令人可叹的《紫鹃夜叹》
(2011-11-24 22:17: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传统文化 |
在弹词开篇中,描写《红楼梦》的作品很多,其中尤其以林黛玉为主角,衍生出一系列开篇。《紫鹃夜叹》一首,虽然情节已经在林黛玉离世之后,但通过紫鹃之口,依旧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形容举止展现在听众面前。
这首开篇,我听过的录音有杨振雄、徐丽仙等人的,但仍然以薛筱卿的演唱为最佳。也成为了“薛调”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对“薛调”独特的咬字、气口、结构分布的充分展现。《紫鹃夜叹》,顾名思义,突出的是一个“叹”字。所谓“叹”,也就是喃喃自语,唉声叹息。再加上前面有了一个“夜”的情景定义,因此在演唱这首开篇时,要尽量体现出静思、凝神、孤寂这三种相互关联,你中有我的意味。就是面对台下再多的听众,也要唱出一种无人在场的感觉来。要让台下听众静心细听,不敢喘气,有一种“听壁脚”的感觉,才算入了正道。
开篇起首便描绘场景,塑造孤凄冷清的西厢氛围。薛筱卿在演唱时,行腔稳健大方,转腔之处波澜较小,却着力体现“紧俏”二字,一句“令人儿……”高腔乍现,却又消于无形,将听众带入这首开篇的意境。随后一大段排比句,道出了紫鹃心中无限愤恨,听来博人同情。薛筱卿在咬字上出音重,转音速,收音促,不施铺排,简练轻便。整段唱腔有很强烈的压迫感,让人欲哭无泪。一直要唱到“一个儿乐,一个儿酸,一个儿悲命薄,一个儿喜团圆,一个儿伤心一个儿欢”,在压抑中始得爆发。在进入高潮后,无论是在行腔风格还是唱腔处理上,薛筱卿都加大了力度,体现了对比,一直到“人生细想有何趣”这里,才将气氛推上了最高点。
听说由于开篇中有“迅速光阴容易逝,难逃无情七尺棺”的字句,后来演唱时还要求被删除。不过我倒觉得这句就是全篇的中心,是人物内心的真实体现,也是对世上诸君的一种警戒。现在想想,恐怕还是对类似“人定胜天”思维的莫大讽刺吧。
薛筱卿的琵琶自弹自唱,严密稳妥。特别在步入老年之后,无多修饰,不弄花俏,却又声声叩击在心,有一种返璞归真之美。三弦伴奏不知是不是周云瑞,那烘云托月的感觉,细密绵长,十分受用。
好的开篇作品,通常都遵循“循序渐进,盘旋向上,由稳到激,再归一统”的过程,也就是开篇总体有对比,结构之间有对比,唱腔之间有对比,一句中的每个字也要有对比。唱“薛调”,就像在七巧板上走路,进三退二,抬腿转身,皆有法度。稍有不慎,难免流于平庸,不得要领了。沈调如要占个“奇”,那么薛调就是“巧”了。
唱好“薛调”是很不容易的,而《紫鹃夜叹》这首开篇又是“薛调”中不容易唱好的一支。倒是现在学唱“薛调”的人,通常在入门阶段就会选这一首,不知为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