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赣榆八景

(2011-10-29 10:57:51)
标签:

杂谈

古赣榆八景

明清之际,赣榆有八处名胜古迹,史称赣榆八景。旧为“夹谷莺啼、吴峰望日、端木书台、泊船锦缆、兴庄夜雨、秦碑籀迹、栏头丹灶、石梁仙踪。”后因栏头山划归山东日照,不在赣榆境内;石梁河畔的仙人足迹,也被河道淹没,所以栏头丹灶、石梁仙踪二处景致不复存在,后人添入“文峰夕照、紫阳桥观”,仍成八景,是为新八景。现略述如下:

                                夹谷莺啼

赣榆西部有一夹谷山,山并不高峻,也不奇险,只因三山夹一深谷而得名。夹谷山林茂草丰,石巨岩峭,伫立林密荫浓之处,一阵微风吹过,松涛滚滚,间或一阵阵清脆娇婉的莺啼声,千回百折,山鸣谷应,令人闻之心旷神怡,世人誉为“夹谷莺啼。”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是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的阵阵鸣响,其音酷似黄莺啁啾,再加上涧壑回荡,松涛伴和,形成无莺自啼,假以乱真的神奇效果,故此,“夹谷莺啼”神韵独具,历千年而不绝。

                                吴峰望日

大吴山位于县境西北部,高364.4米,为赣榆县最高山,旧作为县之镇山。山上苍松古刹,幽洞怪石,红花似火,白花似雪,左胁壁立如削,云气时出半腰间。夜半登山,凌晨翘立山颠,东观沧海。天幕渐启,晨星微隐,浅白淡抹,素妆粉黛,一缕弱光,挤出云缝,刹时夺目而出。转瞬兰天碧海中,一轮红日,款款跃出,似火燃烧,沸海红天,霞光普照,水天一色。是为吴峰望日,赣榆一绝。

                                端木书台

端木书台位于塔山水库主坝西部子贡山上。子贡山,原名万松山,满山遍野长满松树,景色旖旎,风光秀丽。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复姓端木,名子贡的人,能言善辩,长于交际,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吴国要霸占邻近的越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凭机智才辩,不辱使命,“乱齐存鲁,止吴霸越”后,返程中路过万松山,被万松山的秀丽风光所吸引,游兴大发,流连忘返。忽然一阵大雨,将随身所带书籍淋湿。雨过天晴,见山上有一巨石,园整如桌,平滑如镜,便将湿书摊晒其上,顷刻即干,只字未损,神奇万分。后世学子,感巨石文气鼎盛,俱来叩拜,但凡来此拜祀者,皆学业精进,学有所成。于是官府兴建端木祠堂,延聘端木后裔,俸祀香火,并免徭赋。山更名为子贡山,巨石名为“端木书台”,后列为赣榆八景之一。

                                泊船锦缆

泊船山位于县北金山、石桥两镇之间,其上有大石,长丈余,状类船,每于烟雨迷离之际,望若扬帆,几疑有人将乘槎赴银汉间。旁接白石二道,少东而北,忽断忽联,时当野花历乱,随石之高下起伏相掩映,如千尺锦缆牵画船,绵亘四五里,双接卢山之麓,故其山亦名石缆山。逾石船而西,下行百余步,有石龟二,首北向,其一稍西,又名龟山。泊船山虽因后世采石而遭损坏,然“泊船锦缆”仍列赣榆八景之一。

                                兴庄夜雨

这是赣榆境内唯兴庄而独有的千古奇观。其实兴庄夜雨,“夜不雨,如雨也。”兴庄地处盐碱滩地,土层地表含盐分较高,白天阳光曝晒,地表结成一层薄薄的碱壳,入夜海风吹拂,地下潮气上升,受温差影响,地表碱壳形成一个个充气的小泡,夜露一浓,凉热相激,碱泡破裂,发出很象雨点落地的“噗噗”、“吧嗒”声,天明细观,鼓破的碱泡,恰似雨点的痕迹。这是兴庄独特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一大景观,故名“兴庄夜雨”。

                                秦碑籀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赣榆,登临秦山岛,求仙勒石而去。此勒石即秦始皇碑,或称李斯碑,为丞相李斯用籀文书写,字大如斗,世称斗籀。《后汉书·郡国志》载:“(赣榆)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此碑《水经注》、《江南通志》、《光绪赣榆县志》均有记载,是为赣榆入景之一。

                                文峰夕照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长沙人徐树锷为赣榆县知事(县长),为振兴赣榆文风,决定在县城东北角依城兴建文峰塔,塔为四层六角形,高四丈余,飞檐翘角,角上装有响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又称“响铃塔”。塔门西侧,有一月牙形小沟,名月牙沟,沟西另有一大沟,两沟之间,修一拱形小桥相连接,名“题名桥”,寓“金榜题名”之意。东西两沟遍植荷花,寓“出污泥而不染”。当时文峰塔是城里风景最佳处,登塔向东可远眺黄海,向西可俯瞰城内,尤其夕阳西下,塔影倒映双沟,犹如双塔并立,甚为奇观。故后人将“文峰夕照”列为新赣榆八景之一。

                                紫阳桥观

赣马镇驻地城里村向西半里许,原有一座7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桥,横跨在玉带河上,名“紫阳桥”。此桥建于明朝初年。桥西北角有座粉墙黛瓦的玄帝庙。每当夕阳西下,登城楼向西眺望,“紫阳桥”、“玄帝庙”的倩影映入碧波鳞鳞的玉带河中,颇有一番诗情画意,邑人誉为“紫阳桥观”,有诗赞曰:“咫尺城西地,溪头号紫阳。石桥横远水,仙观依尘罔。绿野农田沃,红尘客路长。花封人载酒,此去得农桑。”后人爱“紫阳桥观”的十分景致,故将其列入新赣榆八景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