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及课内外比较)

(2020-06-24 10:52:35)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考试题及分类

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一)

课外及课内外比较

1.(威海)(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0. 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9.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 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行发于身,不可掩也”句中“发”意思是“表现”,“于”意思是“从”。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0题详解】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众多的少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 小,便可成为巨大。指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据此理解作答。

2.(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自《临川先生文集》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及课内外比较)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19.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1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2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3.(安徽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_________

3)陛下亲之信之    :__________

4)不于物           :__________

5)今则不          :__________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___        _                                              ________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___        _                                              ________

15. 【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        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        __     __                       _”。(用原文语句填空)

16.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答案】13. (1)这里表示原因   (2)感到痛心、遗憾   (3)希望   (4)用私情  (5)这样    14. (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15.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16. 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解析】【13题详解】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结合句子的含义理解词语即可。

14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悉:全。(2)亲爱:亲近重用。

15题详解】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轻亵小人,礼重君子。直接影响立身成败。

16题详解】考查词语的含义。“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善就是美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的标准。

【参考译文】[中国~@*教#育出&版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君子立身为人,成败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及课内外比较)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4.南京市)【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几希:很少。未央:未尽。春草:指离愁。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金瓯:指国土完固。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        _                                              ________

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   __,因为_____                                     _

___        _                                              ________

【答案】4. A   5. 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6.   (1).用实心办实功    (2).骚人赏    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4题详解】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所以选A。

5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

6题详解】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层欣赏和深层欣赏。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而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5.宿迁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假:临时的,代理的。委质:归顺,归附。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推锋:手持兵器冲锋。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7.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8.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益州/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 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帐中(《幼时记趣》)

C. 与羽等齐位/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 年卒/越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 “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及课内外比较)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___        _                                              ________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___        _                                              ________

11.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        _                                              ________

___        _                                              ________

【答案】 7.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8. B    9. A    

10. 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11. 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的意思是: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既”分别为“已经”和“已经”;B.选项中的“素”的意思分别为“平常”和“白色”;C.选项中的“遂”分别是“于是,就”和“于是,就”;D.选项中的“明”都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B。

9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迁”在古代,即可以指升官,也指贬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的是“贬谪之人”,不是升官之人。故答案为A

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常(经常)、冠(位于第一)、三军(全军)”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闻(听说)、悦(高兴)得无(莫非,该不是)”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1题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描写和事件分析作答。本题从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可以看出黄忠是一位对人忠诚、作战英勇、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用他作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了刘磐驻军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故克了荆州的时候,临时行赏一些将军,黄忠仍就任中郎将,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黄忠遂(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黄忠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更是斩杀夏侯渊,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道:“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并列,现在让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同位,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在益州的战功,因此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可能会对此不满,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刘备坚持说:“我自会加以解劝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死后被追封为刚侯。

6.(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季布[来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嫚(màn):侮辱。瘳(chu)(伤、病)痊愈。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          2)贤(           3)恐(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___        _                                              _____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        _                                              ________

11. 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___        _                                              ________

___        _                                              ________

【答案】8. C    9.     (1). 这    (2). 品德高尚,贤能    (3). 担心,害怕    

10. (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11. 事情:劝阻吕后讨伐匈奴;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故选C。

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恐”意思是“担心”。

1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中国^教@育出#~版&网]

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两件事中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7.(青岛市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金:金属。砺():磨砺。便:安适。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滞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 古者立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得失    彰:揭示

D. 征蹈履仁义,以朕躬        弼:辅佐

11.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情,人人悦服

A. 策之不其道(《马说》)

B.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 近岸,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12. 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___        _                                              ________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___        _                                              ________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D    

14. (1)(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解析】【10题详解】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立木以示纳谏,称“谤木”。【11题详解】A项和例句“以”的用法一致,解释为“按照”。B.因为。C.拿、把。D. 连词,表修饰。

12题详解】例句“封事,谤木之遗也”是判断句。B句也是判断句。A. 宾语前置。C. 介宾短语后置。D.省略句。

13题详解】由原文内容: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可知D项错误。

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锻:锻造。宝:把……当做宝贝。尝:曾经。[中~@国*^教育出&版网]

【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徵说:“古时设立谤木,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知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皇帝)宴请群臣时,太宗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为国家求长久利益,仅魏徵而已。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比不过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徵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徵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徵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