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及课内外比较)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考试题及分类 |
2020届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一)
(课外及课内外比较)
1.(威海)(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0. 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9.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题详解】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众多的少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
2.(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8.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1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2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3.(安徽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未尝不叹息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不私于物
(5)今则不然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___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___
15.
【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
16.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答案】13. (1)这里表示原因
【解析】【13题详解】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结合句子的含义理解词语即可。
【14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悉:全。(2)亲爱:亲近重用。
【15题详解】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轻亵小人,礼重君子。直接影响立身成败。
【16题详解】考查词语的含义。“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善就是美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善”的标准。
【参考译文】[中国~@*教#育出&版网]【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君子立身为人,成败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4.(南京市)【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几希:很少。未央:未尽。春草:指离愁。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金瓯:指国土完固。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
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
___
【答案】4. A
【解析】【4题详解】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所以选A。
【5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
【6题详解】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层欣赏和深层欣赏。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而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
5.(宿迁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假:临时的,代理的。委质:归顺,归附。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推锋:手持兵器冲锋。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7.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8.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 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 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 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 “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___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___
11.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
___
【答案】
10. 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11. 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的意思是: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既”分别为“已经”和“已经”;B.选项中的“素”的意思分别为“平常”和“白色”;C.选项中的“遂”分别是“于是,就”和“于是,就”;D.选项中的“明”都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B。
【9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迁”在古代,即可以指升官,也指贬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的是“贬谪之人”,不是升官之人。故答案为A。
【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常(经常)、冠(位于第一)、三军(全军)”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闻(听说)、悦(高兴)得无(莫非,该不是)”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1题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描写和事件分析作答。本题从“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可以看出黄忠是一位对人忠诚、作战英勇、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用他作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了刘磐驻军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故克了荆州的时候,临时行赏一些将军,黄忠仍就任中郎将,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黄忠遂(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黄忠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更是斩杀夏侯渊,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道:“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并列,现在让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同位,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在益州的战功,因此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可能会对此不满,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刘备坚持说:“我自会加以解劝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死后被追封为刚侯。
6.(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季布[来(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嫚(màn):侮辱。瘳(chu):(伤、病)痊愈。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C.
上默/然惭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
11. 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___
___
【答案】8. C
10. (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11. 事情:劝阻吕后讨伐匈奴;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故选C。
【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是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1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中国^教@育出#~版&网]
【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两件事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7.(青岛市)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金:金属。砺(lì):磨砺。便:安适。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C.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D.
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11.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12.
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___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___
【答案】10. B
14. (1)(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解析】【10题详解】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12题详解】例句“封事,谤木之遗也”是判断句。B句也是判断句。A. 宾语前置。C. 介宾短语后置。D.省略句。
【13题详解】由原文内容: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可知D项错误。
【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锻:锻造。宝:把……当做宝贝。尝:曾经。[中~@国*^教育出&版网]
【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徵说:“古时设立谤木,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知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皇帝)宴请群臣时,太宗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为国家求长久利益,仅魏徵而已。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比不过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徵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徵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徵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