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点复习专题讲解
(2015-11-12 08:46: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考试题及分类 |
2016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点复习专题讲解
一、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可/以/一战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⑨且/焉置/土石
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二、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
一、“语法结构划分法”:
1、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
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例24、于是
例25、可以
例26、妻子
例27、中间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28、夫/大国,难测也
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0、若夫/霪雨/霏霏
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例37、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38、可/计日而待也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例3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例4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