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5fa0e475t7d5b940d10a5&690
一对恋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终于盼到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想象着披着婚纱的新娘和西装革履的新郎在《婚礼进行曲》的乐曲中,牵手走在通往婚礼殿堂的红地毯上,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和神圣。
我说“想象”着,是因为我不是婚礼的主角,我不是新郎,新娘不认识我,甚至那长长的假睫毛下的大眼睛也懒得扫我一眼。不过这没什么,我不在意。我知道这时的新娘眼中有的只是新郎,心中挂念的是婚礼能否既隆重又浪漫。至于我,也只是借喝喜酒的机会,领略一下新娘的风姿,其它的倒不关心。
不过婚礼的主持人如果请的是专职司仪的话,那肯定场面是既隆重又浪漫,因为主家花了大价钱的。但如我一介草根平民,参加的大多是寻常百姓的婚礼,婚礼主持也大多是男方的老朋旧友,也就是新娘的老公公的好伙计,或者是老公公单位的某一级领导。
我们这儿的风俗是“三天之内无大小”,也就是三天之内任你怎么乱,不管辈分、年龄,人人都有权利乱。在农村乱的是新娘子。闹洞房时几个大小伙子会肆无忌惮地揩新娘子的油,吃新娘子的豆腐。这时新娘还不能急,新郎也不能干涉。宴席上要新娘给点烟,要吸烟的人还不急着吸,旁边的人还会趁机吹风捣乱,让新娘干划火柴干打火,新娘不耐烦了,就会拿火欲烧吸烟的,但也只是作个样子,不会真烧。新娘敬酒时,有的要新娘把酒喂到自己嘴里,或者干脆把新娘揽着自己怀里,坐在自己腿上,不喂不喝。
不过城里的婚礼都不好意思这么闹,但拿新娘和新娘的老公公开涮,却是省不了的。有时再捎带上新娘的老婆婆,制造一些笑料,让婚礼热闹一番,也是另外一种风景。
婚礼主持人在宣读完祝福新人的话语和要答谢的亲友外,就会开始这种热闹的场面,展示这种别样的风景。
说三件有代表性的。
1)主持人给新娘的老公公一红红的贺卡,让其照着上面的文字念。老公公知道是什么内容,当然不会照本宣科,于是顾左右而言他。站在一旁的新娘好奇呀,头往这歪、眼往这斜地想看看卡上的内容,老公公不让其看,欲躲。人们起哄:不对不对!念错了念错了!让新娘子念!主持人一脸坏笑,从老公公手里夺过卡交给新娘,新娘接过扫了几眼,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红红的脸尴尬至极,老公公也是汗珠子直冒。
2)主持人念读:今天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举杯,庆祝新郎新娘的结婚典礼,共同祝福新郎新娘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同时,xx同志(指新娘的老公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终于要实现了,我们xx扒协(扒灰头协会)正式批准xx同志的入会申请,隆重接纳xx同志为我xx扒协正式会员,希望xx同志不要辜负了扒协的期望,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希望xx同志的夫人要支持丈夫的扒灰工作,给丈夫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帮助丈夫实现多年的愿望……读到这里,主持人坏坏地问了新娘一句:新娘子支持不支持你老公公的扒灰工作?新娘爽快地说了声:支持!众人讶然、哄笑。主持人又问了一句:新娘知道不知道什么是扒灰?新娘很诚实,答曰不知道。众人释然、哄笑。
3)新娘的老公公是某单位的书记,手下一班人想好好地借机整一整他,为此做足了功课。在单位的木工房里,让木工仿照出猪八戒用的那个耙子,用红绸子做背带,在典礼时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把耙子背在了书记的背上。书记的夫人也不能放过。用一空汽水瓶,里面装上醋,系上带子,也是不容分说地挂在了书记夫人的脖子上,几个人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书记扒灰,吃不吃醋?书记夫人当然不愿任其摆布,瞅个机会摘下醋瓶扔了。书记大人倒是乐颠颠、笑眯眯地,一副很惬意的样子。给客人敬酒时,书记也背着耙子。众人见状,酒兴大增,端起酒杯底朝天,一个个酣畅淋漓,一个个醉意盎然。正应了那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其实,我把上述这种现象说成“风景”,是因为有些人想欣赏,但人们欣赏的不一定都是风景,往往藏在风景后面的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陋习。这样的陋习在今天仍然让人们乐此不疲,不知尴尬了谁!特别是被誉为东方圣城的曲阜、孔圣人门前,又是在圣洁、浪漫而温馨的婚礼上,让这么不协调的一幕上演,真是讽刺至极而又让人无地自容。新郎新娘以及老公公老婆婆除了用笑脸掩饰心中的尴尬和不满外,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正当的侮辱。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享受着现代文明和孔子恩惠的孔子的后人们,有几人能领会和按照《论语》去做呢!
http://s8/middle/5fa0e475t72ef8e745fa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