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了噜,暖心理轻咨询太给力了,再也不害怕相亲了

(2016-01-15 11:36:39)

       中国式逼婚猛于虎,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逼婚劝婚相亲了。31岁的我也到了被逼相亲的年纪,对于相亲我这种文艺女青年鄙夷至死的相恋方式,我觉得既不浪漫,又没激情,离爱情的距离相去甚远。乍一想,两个待价而沽的适龄年轻人,抱着能否凑合在一起过日子的心态,彼此打量对方的容貌,探听对方的职业,估算对方的身价,研究对方的家庭……,就像一个待售商品一般,去被对方上下打量,左思右想,确定基本匹配之后,再来看看能否打定主意约上一约,试上一试。这么一想,相亲就是件无聊透顶的事,这样去找对象也太没劲了。

       对于我这种初次见陌生人就变成脸皮薄的人而言,相亲,意味着自己面临一场不能通过正面战场。通过勾引与被勾引,撩骚与被撩骚,通过面红心跳,小鹿乱撞,通过一场“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恋爱来解决自己的终身问题,意味着自己是个感情上的loser,意味着自己成为一个被挑剩下的人。所以自从我遵从父母之命踏上相亲之路,天天见些遭人嫌弃的歪瓜裂枣,各种网上流传的奇葩之事在我身上屡屡上演,带着老妈一起上“战场”的,吃饭后不满意要求补偿饭钱的,穿着一件军绿大衣就来相亲的,把钥匙挂在裤子上叮当作响的……

       不过今年我不在害怕了,有个暖心理是专门的线上心理咨询APP,我听文艺之声广播的时候听到的,就下载了。登陆进去就被“轻咨询”吸引了,就是轻的心理困扰呗,我这种就是轻微相亲被迫害症吧,进去找了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开始一番倾诉,专家说我这样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喜欢传统的相亲来寻找伴侣,而是幻想着在某个美丽浪漫的日子里偶遇到人生中的另一半。咨询说问了我一句:难道相亲找来的爱情没有不期而遇的爱情更加真挚和可靠吗?剖析了我的心理差异,一一给我讲述了,今天也在这里跟大家讲述。

       爱情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高级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爱情的特征(我理解的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以及处于热恋期的双方会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一切,以及为了爱可以做任何事情,相信爱可以战胜所有的阻碍和困难,等等。既然爱情是浪漫的,那么我们就不期望我们的爱情是出现在彼此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里出现,因此就对传统相亲持有偏见。我从一开始就是排斥心理,所以自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第二点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有对自己事情的选择和决定权,不希望我们的人生被父母或其他亲人所规划好。所以,对待婚姻这件大事情上,我们的这种自由感会更加强烈。而传统的相亲模式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不自由感。仔细想想我每次和父母争吵好像有提到过这点。

    由于在相亲中,我是先知道了对方的一些硬性的条件,那么我就会带着属于这些人的相关信息来认识对方。这样的情况,我和我一样的年轻女孩子对父母所在乎的对方的物质和权力是比较反感的,而往往这些方面是父母所十分在意的,所以在相亲之前这些很好的条件就被父母反复重复和强调,这样更增加了当事人的阻抗心理。因此带着不好的整体印象和阻抗的心理,我们就去参加了相亲。心态决定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心态就是不平衡的,所以我们就更不能客观评价相亲的对象,而很快加以否决。

       其实传统的相亲是有好处的,对于中国的门户之见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咨询师说决定婚姻幸福与长久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主要是指双方的价值观,兴趣,人生态度等。听了咨询师对我心理的分析,我感觉释然了很多,好像对相亲也没那么反感了。

       毕竟我不是不婚族,还是对婚姻有所幻想的。这样看来由相亲而结合的姻缘,由于条件是父母都彼此同意的,所以在结婚之后就不会因为婆婆讨厌媳妇或者丈母娘不接受女婿这样的情况。今年过年不再害怕相亲,无论采取什么的方式遇见了对方,只要彼此真心相爱都可以开车美丽的爱的花朵来。爱情需要自己好好把握,多个机会邂逅爱情没什么不好。最后,祝福每一个都能找到自己的真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