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屏满天下,键盘手机是否依旧有市场

(2011-10-14 12:27:11)
标签:

科技

这条路

键盘

摩托罗拉

触控

it

分类: 点评

   2007年6月,苹果为世界带来了iPhone,一款拒绝物理键盘、以触控和电容屏为主打的时尚手机,也许在当时没有人能想到作为音乐帝国的苹果会依赖这样一种全新的手机操控方式打开移动电话市场的大门,而在短短四年后的今天,触控和电容屏却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厂商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无论是霸主Android、还是新贵Windows Phone,亦或是已成为当红小生的IOS,都似乎在坚定地走着一条放弃键盘的不归路;至于那些靠系统活下去的手机商,则不约而同的将大屏和触摸按键的手机作为产品标配,一时间物理键盘的手机产品似乎已经沉睡……

 

   但有一家厂商却并未盲目追随这种业界风气,尽管他们也靠Android打了翻身仗,但却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坚实的走着一条“键盘手机”之路,而事实证明,用“成功”来形容这条路走的状况已然不足以描述,“辉煌”一词才是对这条“键盘手机”之路最大的诠释,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词便是:里程碑;而这条路的缔造者,相信诸位也已猜到:那便是摩托罗拉。

 

   里程碑一代和二代的成功想必笔者无需多说,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卖已经说明一个事实:用户对全键盘的喜爱并未因纯触控的称霸而消失。其实摩托罗拉一直有推出全键盘手机的习惯,从早期在业界大亮的Q8系列,到Android入主后的Backflip、CLIQ等产品,再到时下大红大紫的里程碑和Charm,无一不在业界激起波澜,在业界诸厂商一窝蜂的开始抛弃键盘手机产品时,摩托罗拉却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就在里程碑二代的热浪尚未退去时,里程碑三代产品业悄然来临,这次的里程碑依然采用了经典的全物理键盘,并贴心的推出了CDMA2000和WCDMA两种通信模块的产品,分别为电信定制的XT883以及联通定制的ME863,主流的3G用户将完全领略这两位双胞胎的卓越魅力。新的物理全键盘之风又将席卷全球,在这个纯触屏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摩托罗拉反其道而行之推出键盘手机,里程碑三代又将在市场爆发呢?在笔者看来,摩托罗拉推出里程碑3,是由于键盘机在以下两方面的完美表现所决定性的。

 

首先是键盘机无可替代的输入体验

   电阻屏时代的触控方式令人诟病,而电容屏的到来则让很多人逐渐习惯了触控操作,纵然,电容触控操作的意义是空前的,但却依然有着无法同物理键盘PK的根本劣势,这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输入速度、准确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距。如果您是一位爱玩RTS(即时战略)游戏的玩家,对鼠标同键盘快捷键的操作差距相比体会颇深,全键盘手机带来了近乎完美的输入速度,拇指尖的配合比触控操作更加高效;误操作则是触控带来的另一不便,而物理键盘则以良好的力反馈带来更为精确的输入效果;操作舒适则是物理全键盘的另一优势,这在双手操作时更加的明显,左右手的拇指同时触控屏幕是不适感很明显,但物理键盘则更好演绎着拇指的舞蹈。可以说,物理键盘的种种优点是里程碑系列至今依然火爆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摩托罗拉在这个时候适时的推出了XT883和ME863。

 

其次是比肩PC的冲浪和游戏体验

   如果说物理键盘在输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无可忽视,那么在手机网络和游戏玩家中,物理键盘则更是不二的选择。单纯的触控手机在浏览网络时的慢速切换令人难以忍受,面对像门户网站这样内容丰富的站点,触控操作将大大降低网页浏览效率,而物理键盘则可轻易通过方向键把握全局;物理键盘在游戏方面则更是见长,准确的按键操控成为手机游戏玩家无法舍弃的完美方式,而针对那些重力感应的赛车类游戏,与其说这是一种时尚,倒不如说是对无键盘手机的一种妥协。所以,随着人们对手机游戏的体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键盘的手机再次袭来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http://s2/bmiddle/5fa04a42gaf3ab0283671&690
这种虚拟键盘对于手机游戏玩家想必是噩梦

 

   在触控的世界里,很多厂商已经失去了自我,而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触控手机也开始深深地考虑自己的选择,正是出于对输入体验的青睐,他们选择了全键盘的产品,而里程碑三这款最新的全键盘的Android会在纯触屏的乱军中杀出一条什么样的血路呢?键盘机的市场能否再一次得到证明呢?这倒是令人相当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