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辽塔
辽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41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阜新红帽子塔(二)

(2013-09-22 22:16:22)
标签:

辽塔

塔心柱

采光

楼阁

阜新

分类: 中京其他
2013年的6月末,塔群群主、博友“中国的塔”邀请我去阜新,我深夜乘坐火车,于周六凌晨冒雨赶到群主在阜新的下榻之处。
天气预报报阜新有雨,早晨,天阴沉沉的,我想起3月份下大雪那次失败的阜新红帽子塔之旅,不由得担心起降雨会影响游塔。尽管天气不佳,但这次阜新行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来过一次,路熟了。
好在雨一直没有下,阳光穿过云层时,天还有那么一点点淡蓝色。
在通往阜新红帽子塔的路上拍塔(下图)。
阜新红帽子塔(二)

阜新红帽子塔地处辽代中京道的成州附近,此地属于辽代后族的世居之地,但此塔的风格却与传统辽地诸塔有着本质的区别(参见下图)。此塔第一层塔身开真券门,雕假窗,乍看上去与幽云地区的辽塔有些相似。但此塔东西南北四个正面皆辟真券门,与幽云地区通常仅有正南为真门有所不同。此外,从塔身轮廓上看,此塔第一层塔身高度、直径的比例,以及各层塔檐的收分却更接近传统辽地辽塔。

阜新红帽子塔(二)

 
此塔的斗拱也有特色,补间铺作分两种,有一种小型的单抄铺作直接坐于驼峰之上(下图)。撩檐枋没有交角出头,枋上有椽无飞(下图)。
阜新红帽子塔(二)

下图为红帽子塔的基座,新旧构件一目了然,平座之下的拱眼壁上也雕有驼峰。
阜新红帽子塔(二)

此塔的塔心室与幽云地区的辽塔也有区别,站在远处向塔心室内瞭望,看似还有其他结构(下图)。

阜新红帽子塔(二)

 
我曾听说此塔在一年前维修完毕之后,基座上固定避雷设施的钢钉,如同脚踏,能爬进塔心室内看个究竟。可是此时摆在我们眼前的避雷设施却在随风飘舞,钢钉脚踏早已不见(下图)。

阜新红帽子塔(二)

 
我于是又后悔起来,如果3个月前能踏着积雪抵达红帽子塔下,那时候的避雷设施应尚未被游客拽坏,就会有机会爬到塔心室内。
没办法,只能借用博友风雨行进的照片细看一下。塔心室内砌有塔心柱,但破损严重。观此破损之处似为螺旋形缺损(下图),博友风雨行进认为塔心柱上本应砌有穿心式塔梯,通往上层。塔梯旋向为左旋,与右绕佛塔不同,看来塔体内部的旋向与外部相反,例如兴城白塔峪塔地宫铭文,其旋向也是左旋。阜新红帽子塔(二)

下图为红帽子塔外观,可见第三层上设有采光通风孔,再往上则不再设置。通过采光通风孔可知此塔内部只有两层,那较大的方孔是给第二层塔心室采光通风的。
阜新红帽子塔(二)

由此可见,红帽子塔是一座特殊的辽式密檐塔。
典型的辽代密檐塔属于外观上仍保持多层建筑要素,但弱化登临功能的一种构型。
其实这种弱化登临功能的做法唐代即有,比如西安小雁塔等一系列类似的塔,有内部一层对应外观两层的构造。
而传统辽地的密檐塔则彻底抛弃了登临功能,幽云地区的辽代密檐塔尚保留塔门、第一层塔心室,登临功能完全弱化。
而阜新红帽子塔则是辽代晚期,在传统辽地和幽云地区的密檐塔都已形成定式之后,出现了弱化后的回流,属于杂变出来的、又强化了些许登临功能的特例。
关于在辽塔形成特定风格、范式之后的杂变,还可以通过斗拱的装饰上窥得一斑。前文提到辽代密檐塔在弱化登临功能的同时,外观上仍属多层建筑。但各层的处理有差别,通常是第一层檐下做出严格仿木的斗拱,二层往上则被弱化,压缩了层高,仅以叠涩出檐。
而到了辽代晚期,则出现了杂变的趋势,部分辽塔开始出现层层皆出斗拱的作法,例如辽代末年的朝阳八棱观塔,北京天宁寺塔,未完工的敖汉武安州塔等等。
层层皆出斗拱也属于弱化后的回流,这种作法只标志着造塔的年代,而并非某些著述中所言的“重要的塔层层皆出斗拱”,也并非因建塔财力充足而进行的复杂作法。
在塔下思索良久,最后在古塔对面的山坡上拍一张全景(下图),算是结束了红帽子塔之旅。
阜新红帽子塔(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