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红帽子塔(二)

标签:
辽塔塔心柱采光楼阁阜新 |
分类: 中京其他 |
2013年的6月末,塔群群主、博友“中国的塔”邀请我去阜新,我深夜乘坐火车,于周六凌晨冒雨赶到群主在阜新的下榻之处。
天气预报报阜新有雨,早晨,天阴沉沉的,我想起3月份下大雪那次失败的阜新红帽子塔之旅,不由得担心起降雨会影响游塔。尽管天气不佳,但这次阜新行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来过一次,路熟了。
好在雨一直没有下,阳光穿过云层时,天还有那么一点点淡蓝色。
阜新红帽子塔地处辽代中京道的成州附近,此地属于辽代后族的世居之地,但此塔的风格却与传统辽地诸塔有着本质的区别(参见下图)。此塔第一层塔身开真券门,雕假窗,乍看上去与幽云地区的辽塔有些相似。但此塔东西南北四个正面皆辟真券门,与幽云地区通常仅有正南为真门有所不同。此外,从塔身轮廓上看,此塔第一层塔身高度、直径的比例,以及各层塔檐的收分却更接近传统辽地辽塔。
此塔的塔心室与幽云地区的辽塔也有区别,站在远处向塔心室内瞭望,看似还有其他结构(下图)。
我曾听说此塔在一年前维修完毕之后,基座上固定避雷设施的钢钉,如同脚踏,能爬进塔心室内看个究竟。可是此时摆在我们眼前的避雷设施却在随风飘舞,钢钉脚踏早已不见(下图)。
我于是又后悔起来,如果3个月前能踏着积雪抵达红帽子塔下,那时候的避雷设施应尚未被游客拽坏,就会有机会爬到塔心室内。
没办法,只能借用博友风雨行进的照片细看一下。塔心室内砌有塔心柱,但破损严重。观此破损之处似为螺旋形缺损(下图),博友风雨行进认为塔心柱上本应砌有穿心式塔梯,通往上层。塔梯旋向为左旋,与右绕佛塔不同,看来塔体内部的旋向与外部相反,例如兴城白塔峪塔地宫铭文,其旋向也是左旋。

由此可见,红帽子塔是一座特殊的辽式密檐塔。
典型的辽代密檐塔属于外观上仍保持多层建筑要素,但弱化登临功能的一种构型。
其实这种弱化登临功能的做法唐代即有,比如西安小雁塔等一系列类似的塔,有内部一层对应外观两层的构造。
而传统辽地的密檐塔则彻底抛弃了登临功能,幽云地区的辽代密檐塔尚保留塔门、第一层塔心室,登临功能完全弱化。
而传统辽地的密檐塔则彻底抛弃了登临功能,幽云地区的辽代密檐塔尚保留塔门、第一层塔心室,登临功能完全弱化。
而阜新红帽子塔则是辽代晚期,在传统辽地和幽云地区的密檐塔都已形成定式之后,出现了弱化后的回流,属于杂变出来的、又强化了些许登临功能的特例。
关于在辽塔形成特定风格、范式之后的杂变,还可以通过斗拱的装饰上窥得一斑。前文提到辽代密檐塔在弱化登临功能的同时,外观上仍属多层建筑。但各层的处理有差别,通常是第一层檐下做出严格仿木的斗拱,二层往上则被弱化,压缩了层高,仅以叠涩出檐。
而到了辽代晚期,则出现了杂变的趋势,部分辽塔开始出现层层皆出斗拱的作法,例如辽代末年的朝阳八棱观塔,北京天宁寺塔,未完工的敖汉武安州塔等等。
层层皆出斗拱也属于弱化后的回流,这种作法只标志着造塔的年代,而并非某些著述中所言的“重要的塔层层皆出斗拱”,也并非因建塔财力充足而进行的复杂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