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十家子塔

标签:
古塔辽塔佛塔旅游古建筑辽代阜新十家子塔山 |
分类: 上京其他 |
2008年,通过王光的《辽西古塔寻踪》一书,我了解了阜新十家子塔的存在。然而,当我看到书中所载十家子塔的具体地址的一刹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塔北火车站南塔山之颠”,“塔北火车站”!?我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
那是2007年的8月,我前往内蒙古巴林右旗游览辽庆州白塔,当时乘坐的4322次列车就曾行驶在大郑铁道线上。记得当列车停靠“泡子站”之前,曾在一个小站临时停车。当列车缓缓的驶入这座小站时,我清晰的看到了小站那醒目的站牌:塔北。不巧的是我当时坐在车厢的西北一侧,只顾望着铁路西北边的风景,可令我不能原谅自己的是,我虽望见了“塔北”二字,也没有意识到车站的南侧可能有塔,压根就没有向对侧投去半寸目光。如今回想往事,又想起“真正地寻踪古塔,就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带有‘塔’字的地名”这句话,我不禁觉得万分惭愧。就这样,我那时与阜新十家子塔擦肩而过。
时光到了2009年,“辽塔保护工程”已经如火如荼的在辽宁大地展开,许多辽塔都已经框起了脚手架。2009年8月初,在开原崇寿寺塔下,我遇见了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说在开原施工结束后,他们将为阜新的二座塔施工,首先施工塔营子塔。于是我决定在8月底,抢在他们来施工之前游览阜新塔营子塔,依旧乘坐4322次列车,顺便沿途注意一下塔北火车站南塔山之颠的十家子塔。
下图即为在游览阜新塔营子塔的路上,在火车上拍到的塔山之颠的十家子塔。
真正来游览十家子塔是在2009年的十一黄金周,8天大假,天气晴好。同样是乘坐4322次列车,这次我一直在车窗前远望,在新立屯站和小东站之间的高新铁路上,就能望见塔山上高耸的十家子塔了。
下图是十家子火车站
十家子塔位于十家子镇北的塔山上,从十家子镇顺着乡间的水泥路向塔山前进,遥望着山颠的辽塔,感觉有点不对劲,怎么像框上了脚手架?
继续前进,水泥路走到了尽头,踏上一条铺着些许碎石的土路,这时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十家子塔确实已经框起脚手架了。
望着框着脚手架的十家子塔,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为我两年前对“塔北”二字视而不见感到万分遗憾,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不是一个“伪塔迷”……
没有办法,既然已经来了,也不能不去,继续前进。
愈向前,路途愈显得遥远,路边的庄稼人建议从大地里穿过去。于是进入收割后的花生地穿行,间或还有收割后的苞米地,时刻要提防别被扎了脚。
终于,上山的路出现在眼前。施工人员的住所就在山脚下
登至半山腰小憩,仰望辽塔,脚手架已经框起3/4。
小憩时,遇见了施工队的工作人员。不出所料,正是在开原崇寿寺塔下所遇见的施工人员。再次相见,就已经是老朋友了,还没等我开口,施工人员就率先问我:“塔营子那个塔,去没?”
“去了,8月底去的,你们不是先去修塔营子塔么?怎么先来这了?”我带着点怨气反问。
“那个已经框完了,我们9月5号去塔营子,半个月就搭完了,9月25号就来这了,再过几天这个也完事了!”
“不是得施工1个月么?怎么塔营子塔半个月就搭完了?早知道你们这么快,我上个月来这好了!”
“开原那个得1个月,阜新这俩快。”
此时我才意识到,开原崇寿寺塔40多米高,而阜新塔营子塔才20多米,当然用不了一个月了。
唉……,没办法,还是怪自己懒啊。
登至山顶,拍张框满脚手架的十家子塔。
隔着脚手架欣赏十家子塔,十家子塔第一层塔身转角处雕刻的密檐小塔是该塔的一大特点(辽代中京大塔的转角处雕刻的是经幢)。
西南面塔身上雕刻的是虚掩的门。
望着这虚掩的门,考虑到十家子塔位于医巫闾山以东,按理应该具有八方佛的辽东京风格,可十家子塔为什么特殊呢?原来,十家子塔是辽代闾州城的城塔,闾州城尽管地理上邻近辽东京,但行政上却归属上京道所辖。这可能是十家子塔的风格不同于东京道诸塔的一个原因吧!
十家子塔的基座,基座上的铁圈为上次维修时防止塔身开裂所箍。
在塔下举目西望,可以远眺到八宝海水库,不知道附近泡子镇的得名与此有无关系。
走下山,拍拍山腰的一处古洞,洞中供着佛像,据说当年曾经香火很旺。
在山腰拍拍十家子塔尚未框起脚手架的最上部的几层密檐。
走下塔山,山下的文物碑,应该是辽代闾州城的城址。
总之,拍得框满了架子的辽闾州塔,在令我深失所望的同时,也令我不停的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