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半截塔

标签:
古塔辽塔佛塔旅游古建筑辽代东北宁城 |
分类: 中京三塔 |
在辽中京的城墙上继续西行、南行,举目四望,随处可见中京城一重重时断时续的城墙遗址。
在城墙上回首向东北方向望去,只见大塔那雄浑的身影,小塔已经看不到了
走着走着,中京城外的半截塔就已经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视野里(仔细在下图中辨认),但距离依旧遥远。
从城墙上下来,顺着苞米地中间弯曲的小路,沿着小路上的车辙印前行。可是在苞米地里,半截塔又望不到了,只能凭着感觉寻找。
走了大约20分钟,苞米地里出现岔道,又没有过路人可以询问,只好随便找一条岔道前进。前行片刻,愈发觉得方向有问题,前方似乎是公路,已经可以听得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应该是走错了,赶紧调头,到刚才的岔道口走另一条路。又步行了约15分钟,前方出现了村落(见下图),半截塔就在这个小村子旁边的土岗上。
终于来到了半截塔前
半截塔破损严重,整个须弥座已经完全是后世维修的面貌。塔身仅存半截。
半截塔,当地人俗称二塔。至于塔为什么只存半截,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半截塔本身也是八角十三层的密檐式砖塔,塔身上半部毁于元代的大地震;
一种说法是当年建塔时,就没有完工。
我个人觉得,中京大塔,小塔在元代的大地震中虽然受损,但并没有破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半截塔不可能在地震中损失了二层以上的全部塔身。我认为半截塔毁于地震一说不成立。
还有,据记载半截塔的建筑年代在辽代国力鼎盛时期,那么在这个北方佛国怎么会有理由留下一座没修完的塔呢?
综上,我觉得现在流传在民间的这2种说法都不成立。
那半截塔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个人的意见如下:先看一看下面天津蓟县古浮屠的照片(来自网络)
抛开须弥座不看,只注意蓟县古浮屠的第一层塔身,与中京半截塔的第一层塔身何其相似!
半截塔第一层塔身的图案布局,显然不是中京这个辽国传统地区的式样。我们可以这样遐想,半截塔本身就是一坐幽云风格的辽式花塔。而中京作为辽国后期的首都,在都城的西南方向建一座西京、南京风格的花塔作为“大使”,长驻首都,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我觉得半截塔是一座不算高大的花塔,在元代地震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以及后世战火的洗礼、大自然的剥蚀。同时,半截塔的身边耸立着辽代第一塔——中京大塔,大塔吸引了世人的眼球,由于大塔的存在,半截塔永远是不起眼的小配角,在后世的经营中很少维修,或者根本就没维修过。于是近千年后,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当然,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专家学者们通过考古发现去总结)
告别半截塔,在旁边的村中小憩,跟村里午休的老牛问个好,
走出村子,在村边的公路上等候回宁城县城的客车,无意中拍到了大塔、半截塔双塔耸峙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