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的唯美散文《归去来兮辞》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明月清风》散文集 |
http://s9/mw690/5f9ebd9ftdd85e55aff78&690
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大多都以为陶渊明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出手不凡,读起来朗朗上口,唯美的让人陶醉。如那篇《桃花源记》,自是开辟了一片属于陶渊明的纸上桃花源,也让后人看到了陶渊明的文化功底。而我更加欣赏的,是陶渊明唯美文章背后的思想性,他总是能把自己的超凡思想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潇洒、正义、豁达、细腻、跨时代的思想能力,让他的文章成为永不退色的佳作。
陶渊明最具思想性的美文,当属《归去来兮辞》,在这首辞中,让我们看到了陶渊明超越时代的思想性。然,他的那些思想,并非献媚般的对当时时代的讴歌,也非直刀相向的对当时时代的批判,那样做的人往往太过直白,直白了也就没有了超越时代之美,也就没有了流传下去的价值。陶渊明的思想,在美的海洋里游弋,后代人里只有既能欣赏美、又能欣赏他的思想的人才能够引起最强的共鸣。
我喜欢《归去来兮辞》,大概是在有了一定阅历以后才做到的。那时正在军队里。那个时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传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而突然而至的改革之风,带来了新时代的精华,也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糟粕。是进是退?退,无可退处,进,就要把自己完全改掉,也走到功利主义的阵营里去。心里翻来覆去地搅折,烦闷不已,不知所措。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忽然让我心情开朗,在他那里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多美的词啊,陶渊明怎知几百年以后的我还能够几乎一字不差的和他有相同的心境呢?他在告诫我什么呢?
“归去吧!我的(精神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思想已为固有的形式所奴役,为什么还要自觉失意而独自伤悲呢?知道了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更应该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变。(我们)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认识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归去的路上)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了。”--这是我用心读出的他的那种随时可以归去的思想,让我豁然明亮了。
陶渊明说的太好了,对与错真的那么重要吗?依我看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境。你如果一直有着这种“随时归去”的心情,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还有什么可让“我心为役”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全辞吧,原文是: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教科书上有正规翻译,是对文字的直译,虽然我并不十分赞同,因为那样翻译思想性就差多了,已经感受不到那种超越时代的“归去”之意了,但为了理解原文,还是把它放在了这里: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陶渊明的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些难懂,翻译过来还能够看得下去。然而我更加喜欢没有翻译的原文,原文的韵律让人有一种既朴实有高深莫测的感觉,很像叮咚的流水,传来潺潺之音。我好像看到了一位扶杖的老人,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和儿孙们聊着天:“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我都这把年龄了,还是息交绝遊吧,和孩子们在一起,那有多畅快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什么功名利禄啊,什么人生富贵啊,都已经远离了我,我何不扶杖锄草,栽花种地,登临东山坡,吟唱溪流上呢?那多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