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月清风-35】小岛的黎明

(2010-01-12 02:10:17)
标签:

思想苦旅

小岛

黎明

文化

分类: 自选非荐字博文置首页

    http://s1/middle/5f9ebd9fg7ce734eef340&690 

     黎明时分,我望着窗外的雪。今年的雪好大呀,北方大地,一片白雪茫茫。有人说,雪是对气候变暖的一个回应。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让世界达成关于气候变化的共识,却警钟敲响,震及了老天爷,于是老天爷变了脸,回应一个气候源流的回归。50年没有的北方大雪,带给我们回忆。思绪在飞跃,从气候转变为某种思想,我,也在回归。

 

    1、在茫茫人海中,在接踵而过的人群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举目而望锐利或朦胧的人的目光中,我经常感到一种孤独,似处于无人的孤岛中。这孤岛,可能是火山喷发过后的岩浆岛,可能是海啸冲刷过后的岩石岛,可能是曾经无比茂密的森林岛,也可能是从来没有开垦过的处女岛。

 

    2、岛,就是这样一种地方,它身处在汪洋大海之中,被那种咸涩的海水所包围,它经历着无数岁月的无尽冲刷,用咸咸的的、湿漉漉的、有时是冰凉的海水永远浸泡,让岛的表面生出令人烦恼的青苔。岛,在不被人发现时,永远是安静的、沉睡的、静谧的、神圣的地方,它幽静地存在着,日复一日,年如一年,在沉睡中等待。她只有少少的几个朋友:太阳、月亮、星星、夜和风。

 

     3、从来没有人留意过小岛的风光。因为在茫茫宇宙之中,小岛是渺小的。在汪洋大海之中,小岛被隔绝着,被那些苦涩的海水隔绝着。小岛不会呻吟,不会歌唱。小岛经常在沉睡。小岛没有腿,不能游走。小岛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小岛眼望茫茫大海,眷恋夏日的光辉,仰天长叹着历史的银河,在无尽的夜里思索着未来的启迪,与上天的精神交汇。小岛,有的是时间去思想,而一经思想着,小岛就不是岛了,它会变得像海一样辽阔,它会像鸟儿长出翅膀,越过重洋,飞到任何的地方。

 

    4、我之所以感到孤独,并不是因为我没有生活在世上,也不是因为我“自觉地”与人世隔绝。恰恰相反,我是那么“自觉地”沉浸在汪洋般的人海中,在喧嚣热闹的人间呼啸地走过。我和所有的人们一样,曾经在人世间滚来爬去。我也曾经无比地“高大”过,高举着某种旗帜,为某种理想而献身,曾经死里来、活里去地抗争,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至少我那时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我曾经将自己变成一只火中的凤凰,“为了真理,奉献自己!”我的动机无比纯真,为了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不只是理想,也确确实实是我的行动。我为此死过几次,从死亡的边缘又重返人间。每一次“涅槃”,都让我升腾,每一次升腾,又让我困惑,每一次困惑,又让我思索,每一次思索,又让我震惊。我就是在这种无边的思索与惊醒之中,完成我的人生的。历史是在盘旋中上升的,人也是一样,也会在盘旋中上升。如果你升腾到人间够不着的地方,你,能不孤独吗?

 

     5、其实,人即使再升腾,也不会脱离尘世。无论你渺小也罢、琐碎也罢、平常也罢、高尚也罢,只要你不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会无尽地思索。思想很累,思想很烦,思想也很无味。但是,不思想更累,不思想更烦,不思想更无味。你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留给自己的,只有思想。所有的钱财,所有的秀色,所有的功名利禄,所有的子孙后代,你都带不走,只有思想随你一起走,最终和你埋葬在一起。这一点,是我在父亲去世时,在无尽的悲痛中苦苦思索了几个月,才想明白的问题。他带走了什么?没有,满屋子的书都留下了,只带走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后继无人,没有人能够延续了,因为它的高深,而无人能够理解。人走了,思想带走了,故事也带走了。待我想知道时,多半靠“猜”,猜也猜不明白。思想,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是无形的,像空气,你想捏住它,可它却飘走了。

 

    6、思想存在么?一定存在过。它留在了哪里?一定在书里。人们都在思想,穷人有穷人的思想,富人有富人的思想;女人有女人的思想,男人有男人的思想;懵懂的人有懵懂的人的思想,睿智的人有睿智的人的思想;世俗的人有世俗的人的思想,哲理的人有哲理的人的思想。你是哪一种人,都不要紧,关键是,你思想过。用你的角度,用你的感受,或者用你的大脑去思想过。只不过,许多人的思想是表面化的、破碎不堪的、没有沉淀、也没有记录,所以,凌乱的思想四处飞扬了,以至于无法捡拾。只有少数人的思想是经过沉淀、经过系统整理,所以,它得以保留。你看过孔子的《论语》么,我看论语,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记录,它很真实,也很平易。孔子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教书先生,他的思想并不高深,像山村樵夫似的平和,像妇人手拍孩童入眠似的普通。然,思想的碎片经过整理,经过记录,就成了流传千古的精神。在泰山的孔府里,我感到他的后人们并没有几人学到他的思想,千百年来,只是把他的思想作为家族的庇荫。姓氏在传承,府邸在扩大,墓园在辽阔,孔子的思想又扩充了多少?孔姓后人,据说在全世界已经逾400万,孔子还是孔子,谁人超越了?我们今天又回过头来,重学孔子,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太高深,而是因为他的思想太平易。平易的思想,是一种最伟大的高深,人人都能够接受,人人都能够领悟,用看似简单的道理,规范人间的行为,这才是“思想”的力量。

 

     7、我追寻着思想。我用我的生命追寻思想。之所以追寻思想,是因为我的思想的空寂。我有时感到自己脑中是一片空白,在空空的躯壳中包裹的是一个飘渺的灵魂。我的灵魂在飘荡,随波逐流。我经常随大流,在茫茫人海中穿行。人海,影响着我,以至于很难独立去生存;人海,吞没着我,以至于很难独立去思考。我知我太世俗,经常闭上眼睛,幻想自己享受人间一切最美丽的生活。我非无情无欲,我幻想有一天能够与人群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人有的我皆有”。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喜欢大房子,为什么这只能是美国人的“美国梦”?我喜欢蓝天白云,为什么我们就要是富裕国家的“加工厂”?我喜欢到海浪里去游泳,为什么只有富人才能享受海边的风景?最最起码,我喜欢美味的食物,为什么我们就要吞食那些化学毒药浸泡的植物?更最起码,我希望有健康的体魄,为什么我们生病了就要胆战心惊地等待死亡?我死过,我真的死过,知道死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想活,拼命地想活。并不是因为活着有多幸福,而是因为这亿万个细胞聚集起来有多么不容易。聚集,需要天大的运气,而分解,只要瞬间。瞬间的瓦解,顷刻间大厦塌陷,只要一个指尖的力量!我知道人海中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希望好好地活着。这人海,聚集起来就如同海啸席卷,我的渺小,让我拼力挣扎,希望在人海中拨浪前进,希望拨开一个生存的缝隙,让小小的我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只可惜,每一次拨开,就倒灌进无数海水,在人海中,没有我们的缝隙。于是,我明白了,人,要消失了自己才能生存,你就是海中的小小分子,你,不能独立。

 

    8、于是,我开始热爱群体,热爱这个承载我的人海。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富有“人”了。走在大街上,到处是人,人头挨着人头,肩膀比邻着肩膀,呼吸着他人的呼吸,眼望着他人眼中的风景。人海,是这个国度里最具有特色的风景。你能想象,有一片绿地是独属于你的吗?我想不会有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属于大家的。大家,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多么的可靠呃。社会是大家的,商品是大家的,文化是大家的,历史是大家的,生活是大家的,就连隐私都是大家的。亿万双眼睛同时注视着你,就像一缕缕太阳的光芒,你避不开的。你若逃避了大家,就会让自己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没有太阳光芒的刺眼,也就没有了你。人海,大家,从我们呱呱落地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你,在你的潜意识里,想要不去想“大家”,都很难。我是在“大家”的注视下成长起来的,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大家”的。在大家的眼里,数落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数落自家的器皿,我没有一个细胞是自己的。

 

     9、在浩瀚的人群中,我们都是这样的一个自我:你是你自己,因为你在呼吸,你又不是你自己,因为你的每一片思想的飞絮,都不是你自己,都是别人的。你与人共处在一个统一的“灵魂”下面,那个灵魂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穿梭在万里太空。你在惯性的力量下,就像是在万有引力之下,只要你站立着,你就不是你自己。你的每一个细胞,原来都不属于你自己,在许多年前,或许它属于阿猫,属于阿狗,但惟独,不是属于你的。因为,在造就你之前,这些细胞就已经存在了,它悬浮在历史的天空之下,游荡着,飘浮着。也或许,你的一个笑意,一展愁眉,都不是你自己的,在多少千年以前,别人也笑过,也愁过,只是没有记录下来而已。我们在人群里生存,就像鱼儿游在水中,子是鱼,知鱼之快乐,子非鱼,安知鱼之快乐?抑或是,子是鱼,知鱼之痛苦,子非鱼,安知鱼之痛苦?你想拼力地感受生活,而得到的感受,因为“与人同”的结果,因为“与群同”的结果,而幸福、而安逸、而满足、而不满、而心酸、而悲哀。“群”在我们的意识里深深扎根,演变成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群”的缩影。

 

    10、我是“群”的,这并不显得悲哀,而我的思想是“群”的,这使我感到有些悲哀。因为,无论你的生活多么“群化”,你仍然顽强地希望你是你。一个人,当你有了一些觉悟时,你就想找到你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这样活而不是那样活?我最终要走到哪里去?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不是每一天都想这样的不着边际的问题,但,在受到某些诱导时,我会想,并且不止一次地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高深,是那个站在“小小的我”的立场上很难想明白的事情,也是多少千年以来能人智士总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于是,这种思索,变成了一个恆古都在的古老的生命命题,也变成了一个永远追寻的古老的思想命题。我为了这一命题,会变成勇士去奋斗,它激发一种热情,让你去冲锋陷阵。孤独的我,思索着我的孤独,犹如在辽阔的大海中,总有孤独的岛存在一样。这是一种幸运吗?

 

     11、我是多么喜爱“群”,以至于没有“群”我便不能生存。我也喜欢那些人海,以至于没有人海的浮力,我便会迅速下沉。我的身边,到处是正在“赶海”的人,海的那种无穷的魅力,让“赶海”的人在它的面前折服、顶礼膜拜。不要小瞧了那种顶礼膜拜,因为,思想上的膜拜,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神力造就的。在往昔里,我们膜拜过真理,在真理的秩序下,少年都变得老成。我们膜拜过道德,道德很深奥,任何人在它的面前,都是“上帝之子”,都要被他人所审判。于是,我们很透明,没有隐私。于是有一个词出现过,叫作“狠斗私字一闪念”,道德,连一闪念都不肯放过,道德的如此彻底,如此干净。可是,到了后来,不知怎的,我们开始膜拜金钱,一下子把我们心中的童真彻底泯灭,梦境从无欲无求的美丽,忽然间顷刻瓦解,遍地瓦砾,颗颗都像上帝散落的金子。大家拼命地去捡拾,捡到手里就是自己的,大家不再抗拒物质,而变得拼命地抗拒精神。物质与精神一旦分离,精神就变得一钱不值。于是,我们的“群”不见了,在利益的面前,“群”变得渺小。我所喜爱的“群”终于风雨飘摇。我们变得无家可归。

 

     12、人群越来越热闹,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说,叫做“分化瓦解”了,多样化的人群演绎着多样化的人生,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人海已经不平静,风起云涌。很奇怪,掀起那些惊涛骇浪的,不是思想,不是道德,也不是精神,恰恰相反,是一种叫作“无”的东西。人海里没有了定海神针,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今日,谁要是还在念叨那种崇高的思想,那人一定有病。就像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染上了病毒,开机就见乱码,理也理不清。这人群,已经不似群了,海水已经泛黄,连接人们的纽带,似乎成了某种利益,在利益的纷争中,求得平衡。我不喜欢纷争,于是,我想逃避。逃避让我孤独,于是,我又成了茫茫人海中那种最孤独的人。我知道,孤独的不是我一人,有多少人,在面对自我良心的状态下,都在孤独着。泡在那如岩浆一样滚烫的海水里,用我那小小的体温,冷却沸腾的海水。我把自己也变成了小岛,那个并不美丽的孤独的执着的岛屿,在深深的汪洋里静默的一叶小岛。

 

    13、小岛孤独着,因为它太小。小岛沉默着,因为海风太冷。但是,小岛并不抑郁,因为那种叫作抑郁的东西最不值钱。小岛挺直了腰板在笑,笑的总不够由衷。小岛迎着海水,在无尽的冲刷中挺立。人海中的孤岛,盼望着黎明。一个伟人说过:“冬天过去,春天还会远么?”

 

     14、谁会带给我们黎明?是思想,还是精神?每当我笑着的时候,我总有忧愁,每当我忧愁的时候,我总是在苦笑。我犹如隔江而唱的浅薄女人,后庭悲歌歌一曲,家国山河看潮夕。还有什么力量能让我们凝聚吗?

 

    15、盼望着明天会有一个美美的太阳,不要那红透,不要那炙热,只要驱散迷雾,为无数的小岛洒去光辉!

 

http://s2/middle/5f9ebd9fg7ce74852cae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