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效益与工资总额之间的联动机制

(2009-05-25 08:35:25)
标签:

杂谈

    很多企业在管理工资总额时,都遵循“工资总额增长低于企业效益增长、职工实际平均收入增长低于劳动效率增长”这一原则。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这一原则是如何使用的呢?

    一、企业效益及劳动效率的有关含义

    企业效益是经营效果、经营效用和经营效率三者的综合。经营效果是经营活动的产出,代表经营活动的直接成果,是对产出的量的要求,体现了一个“多”字;经营效用指经营活动提供的使用价值,要求产出的经营成果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是对产出的质的要求,体现了一个“好”字;经营效率是指各种资源的利用效能,强调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或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了一个“快”字。反映企业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及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息支付倍数。

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它是劳动者的生产成果和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反映劳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实物劳动生产率。

    二、企业效益与工资总额之间的联动机制

    企业效益决定这企业的生死存亡,从企业的持续发展来看,必须保本才能持续再生产;有了利润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从投资者来讲,投资者必须能分“一杯羹”,才能保证资本的继续投资。从劳动方来讲,必须维持或增加员工薪酬、福利,才能保证劳动的继续提供,才能保证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企业效益增长后,必须拿出效益增长的部分额度作为工资总额的增长部分。那么,到底两者之间如何联动,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持续发挥。

我认为,工资总额首先应被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部分,主要用来支付劳动者的固定薪酬;一是浮动部分,主要用来结算劳动者的浮动薪酬。

    工资总额基础部分不与企业效益挂钩,主要根据上年度社会宏观经济发展、CPI指数、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以上年度为基准每年调整一次。工资总额浮动部分与企业效益挂钩,直接按照利润变化量的一定比例进行提取,并根据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息支付倍数或其中的若干个指标变化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效益指标的基准值最好是前3年或5年的平均值,一方面可以避开市场的高峰或低谷,使基准值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鞭打快牛”效应的发生,因为好的企业再进一步是难上加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