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海平的博客
高海平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7
  • 关注人气:6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群即是家园(评论)

(2016-08-14 12:46:47)
标签:

美女作家

江苏

书评

分类: 文稿转载

     人群即是家园

      苏宁/

 

高海平先生于我有私淑之谊。从文若其人之角度看,他的文字朴实,温和,厚诚、持重而低调,在对万事万物的悉心洞察、描摹中,浸透悲悯和怜惜。赤子其文,人亦如幼小时邻家每天日出之作、日落之息时街前山里平常相见的少年。字里行间,是男性对万事博大的担当心,这样的文字读了,有如心灵有了依靠,在这样的文字里,远离了商业社会的喧哗,重温了一次君子之风。

    一抹烟绿染春柳,这是一幅春日将来之图景:如烟的绿,慢慢晕上一棵棵柳树,天在转暖,春天在到来的途中。这样的天气,照眼明艳。柳树是吉祥树,祛病疫,留人赠别,一直是尘世之好的部分。而这个烟,有人间生活烟火的意味。

    这一本书,带给我惊喜和感动。其一来自这本书本身,其二带给我重新思考我的写作的意义,我对事物的理解因少其理性和清醒,写作常停于写情绪。而被这一本书所召集相聚的文字中,贯穿了一个成熟作家对故乡,他乡,成长、在自然中的游历、日常生活中的独特思考。

    鲜明独立的男性视角,是这本书开卷即见的气质。绵柔、细腻的文字也好,可是会疏散内心的力量。高海平先生的文字是率性地,诚挚中见刚性,这样的文字读了痛快。不是因感性而在文末写一两句理性结语,高海平先生的文字是因理性而慢慢生出感性,那样的反其常道而行之,非一些惟哀怨酥软是真的女性散文作品之理性不足,感性常余。高海平先生在文中放进的情感,丰沛中见节制,语止于意未竟,如《吃席》一文之结尾:不过,毕竟在城里待得时间长了,酒量不行了,划拳也差了。三下五除二给败下阵来。借了酒劲,委屈得嚎啕大哭。"还有一点,在高海平先生的笔下,物和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有显著的男性眼光,如《穿梭在词语之间》中,他写下的酒与酒局。这一点,细味全书各篇章,处处可见。而我,有这个感觉,不知怎么说。在读到《白嘉轩的腰杆》一文开篇:《白鹿原》堪称是一部男人的作品……"时,忽然灵犀暗转,这个感觉立即鲜明起来。《一抹烟绿染春柳》何尝不是一本男性作家的有着鲜明男性视角的作品。写作中总有意外的结局,如同笔下的""永不会开口自己说话,惟赖文字替它言说一样,这一本书,是一本难得地有温暖、宽广的男性视野与情怀的书。

这一本书的另一个特质,是让我们得以重温朴实的生活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中,得以思考和重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篇章,不同于有些同性作家的是,少高谈和指点,文字间只是朴素的生活。这种生活于今天的商业社会弥珍贵。按理,一个男性视线是不待见于人间烟火的。这一本书中,四处可见是家在苍烟落照间",人间万事皆相关的温暖的尘世生活的情境:老家的年馍,热热的火炕;行途中的经游之地,读过的书;见过的人;风物,乡俗,人情的冷暖……这其中,是穿起高海平先生少年成长至中年的一个纲,每一件事中他的思考,然而他剔除了所有无益情绪。理性、平实,甚至庄严。我们很多人的半生,或许也是如是走过。

    印证人类生活重点的常是些与生有关的小事,衷情于大事件记录的是时代。一个作家的写作,从哪出发,回到哪里,还是去向哪里,每一个作家有自己的答案。《一抹烟绿染春柳》,是高海平对这个问题的一次思考和回答。这一本书,是他给自己心灵暂寻下的一处栖息之地。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于一个心有自然万物的男性作家,人群即是家园。

http://s12/mw690/001Kz98lzy742yNYyqn5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