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时如何巧设悬念
(2009-11-23 18:44:02)
标签:
研修论文杂谈 |
分类: 智慧行囊 |
常言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工作更是如此,讲授新课前,教师若能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巧设悬念,把握好“导入新课”的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融洽关系中教学相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把握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应该本照恰、巧、趣、障等原则才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理想作用。
恰——悬念要恰切
在讲授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教师必须潜心寻找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恰切设置化暗为明、化深为浅的悬念。使学生努力跃一跃便能“摘到桃子”,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一石击水”,平静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后教师说,这时他们的学习劲头高涨,精神进入最佳状态,而教学也已进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佳时刻。我趁热打铁,瞅准切入点,问:“想知道老师的决窍吗?”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巧——以悬念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巧
所谓“巧”,就是以悬念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巧。巧得使学生在解除悬念,接受新知时有种“上坡不觉陡,渡险不觉难”的感觉。在不知不觉就获取了新知。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自然导入了新课,学生抱着尽快解除悬念的迫切要求,以如饥似渴的最佳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之中。
趣——悬念要富有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讲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悬创趣吸引学生,使人们全神贯注地参与学生的全过程。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 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障——设置障碍性悬念
除上所述,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意识地学习设置一些障碍性悬念,使学生不但适应在“顺境”中解决问题,而且也能在“逆境”中经得起锻炼,增长才干。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小数加减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的一段教材。授新课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上述三个内容的加减法。通过观察对比总结了这三种加减法的共同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并板书出来,然后问:“我再出两道分数加减法题目你们会做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会!”我出示 + 和-两题让大家计算,并让两个学生演板。一个学生做成 + = 和 - = =1似乎非常顺利,潇洒离去,头也未回。而另一个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做完后,看了半天又擦去了。再做一次,可是写到 + =时,停下迟迟不写了。我故意问道:“你怎么不往下做呢?”他苦笑一下说:“我不知道分母怎么写,觉得写3不对,写4也不对,写3+4=7更不对。”他指了指第一个同学的结果说:“第一题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结果是 ,两个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 还要小;而第二题减得的差比被减数还大,这样做绝不会对,所以我……”这时,我发现全班同学屏住呼吸,都把求援的目光投向我。我明白,他们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想听我的意见。我没有回答,而是喜形于色地表扬提出疑问的演板人:“了不起,你真会动脑子。”对我突如其来的表扬同学们又惊讶,又不解。火候已到,该点拨了。我提示大家回首观察新授课前的复习题。有十多个同学眼疾脑快,看到“计数单位相同……” 板书,眼睛一亮来了精神,喜不自禁地边写边喊:“会了,会了,太简单了,”“啊,太奇妙了,真是把戏一张纸呀!”……做完的同学,有的去书上的找题做,有的前后左右告知他的发现让同学分享。五分钟后,同学们相互启发补充,圆满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节课我没作任何讲解,只是精心设置了障碍性悬念激发学生攀高的兴趣;用热情的鼓励,给予他们登高的信心和勇气,适时加以点拨,使他们通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跨越道道障碍,达到了光辉的顶峰,享受成功的喜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综上所述,以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和学习新课有以下四个优点:
1、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兴趣。老师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一个接一个地解除悬念使学生感到开心愉快,乐学不厌。
2、能高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如饥似渴地查资料、学课文、做实验、细思考,直到把问题弄个一清二楚。同时,学生的素质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3、巧设悬念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教学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4、有利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设置悬念要重视效果。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问过于简单会造成只有热闹气氛而没有实际效果的不良影响,并且会抑制学生思维、滋长学生惰属性;(2)悬念过“悬”会使学生感到古怪而丧失兴趣;(3)缺乏逻辑性的设问会使学生思维误入歧途而造成直接损失;(4)设问“高、大、空”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启而不发,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丧失可贵的自信心。所以“悬念”要精心设置,做到恰、巧、障,还要重视悬念的设置要紧扣教学重点,才会有正确的导向性,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