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反思

(2009-11-20 20:09:11)
标签:

反思前行

杂谈

分类: 闲暇思索

                                                           徐辉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实物辅助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出示两组比较特殊的数,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的理解。同时利用计数器演示,辅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两个数的多与少,从而总结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从高位看起,这个数高位上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进一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正确方法。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正确方法并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同时在共同合作排序的过程中形成与人合作交往的良好情感品质。

教学本节课后,我不仅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乐思方有思泉涌。”枯燥而抽象,学生很难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而生动的情境设计,直观的实物演示都会对教学内容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在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的闪现。例如在比较18与21谁大谁小时,一位学生就从盘子摞的高矮判断出21>18,这种思维的灵动是我没有想到的;还有学生用数的方法,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在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层深入,如此的学习过程更会使他们扎实的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握每一个细节,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优异的表现,发给学生就餐卡做为奖励,既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又即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听讲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听课氛围;同时又利用这一小小的道具设计练习,把评价和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卡多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加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对学生的闪光点没有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如当学生说,从盘子摞的高度判断21>18时,我应当及时总结“你是一一对应的看,发现了21>18。”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向学生渗透了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思想,也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总之,课堂是生成的,是多变的,作为教师的我就要在这多变的课堂中不断探索、不断感悟、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教学中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举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时,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另外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对于本课我最想说的是对最后写数的教学。原来,我一直把写数当成纯技能的训练,希望通过机械的重复来促进学生基本功的提高,从未考虑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长时间地进行单一形式的练习,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兴趣应成为左右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更要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练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学生的感觉最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学生也有自己的体会。如果老是只顾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无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创造力岂不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如果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学生的自主意识很难得到发挥,这样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这一段教学,是我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在学习中寻找新奇,对于感兴趣的、新奇的东西,他们乐意去尝试。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处于自发的主体意识状态,学生自发的主体性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主人,注意及时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