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四少》----重温经典(一)

(2011-01-29 19:31:43)
标签:

娱乐

情感

京城四少

分类: 感想杂谈
2011-01-02 22:14

空间里换了歌,是当年〈京城四少〉的主题歌和片尾曲。反复听着这激荡人心的旋律,脑子里全都是剧中情节,这部剧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比之当年强烈,叫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看这剧时我应该是中学了。但是那时还不能领牾那么多的情爱恩仇。记得童家四兄弟最终团聚,但是结尾并不算很好。还记得童大人很严肃,二娘很慈祥温柔,九姨娘很妖叨,伶牙利齿,是个挺剽悍的妓院老鸨。当时我和家人一起看的剧,我妈和我爸都挺喜欢九姨娘的,说这个演员演得好。还有铁蛋,笑死人的活宝,总是闯祸,把他娘气个半死。当然,还有金超群的古三爷,后来看包青天时感觉这个人也好厉害,演坏人时那么阴险,演好人又那么正气。就是演德大人的那个老爷子,我也记得很清楚。因为他们演得都太好了。九十年代的台湾电视剧和香港电视剧都那么棒,所以才那么爱看,说起来,主要是情节好,演员演得棒,看过以前老电视剧的人都有这个感觉,那时的电视真实黄金时期,大家拼的是演技,是剧情的巧妙。而现在,唉,不说了。已经不再看电视的我,现在只是在网上搜搜老剧看,是怀旧也罢,是无奈也罢,有老剧看也就知足了。

在我收藏夹里搜集了很多很多当年的电视剧的网址。有时间就拿出一部看看。有的连着看两遍三遍的。比如〈大时代〉,〈创世纪〉,〈王者之战〉等等。近年来主要是花痴帅哥嘛,想起当年那些可爱的,英俊的,帅气的男主角来,就找他们演的剧看。然后就流着口水到处找图片,视频。才发觉现在自己已经完全是只色狼,眼睛里只有帅哥了。然后就觉得还是当年的男演员最有男人味,不象现在那些娘味十足的花美男,一看就反胃。有些男人还真经得起岁月的琢磨,越老越有味道。比如罗嘉良,苗侨伟,黄日华,陈道明,当然还有演古人杰的刘德凯。(罗嗦半天才回到正题,我就是为了他,才写这篇文字的)

传的一堆图片到相册里。可惜他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找的图片和视频太少。如今的帅哥已经是大叔级,岁月毕竟不饶人,可叹我生得太晚,更叹帅哥生得太早,。。。。不过,还是不要在现在了,如果他属于这个时代,难保不会成为花美男给娘化,那岂不是糟践人嘛。看了百度来的介绍,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他已经快六十岁的人,看他现在的照片,也就四十许人,依然那么挺拔,儒雅潇洒,稍一打扮,还是大帅哥嘛。岁月堆砌了皱纹,但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也沉淀下男人的稳健与深邃。而今的刘德凯涉猎广泛,多才多艺,能演能编能导能制片,演艺界的全能人士,实在是个很有魄力很有才能的人。

说回到〈京城四少〉,当年拍京城四少时,他大概是三十七八岁了。那时看着好年轻,出演二十几岁的人,一点不显老。把古人杰的机警,睿智,冷静,犀利,冷酷,演得活灵活现。当年真是迷倒了我,不过那时不象现在这么有条件来花痴,痴迷一阵子也就淡定了。毕竟那时还小。我还不是色女,还没有色女的眼光来看男人嘛。如今重看,多方位的品评,不得不说,古人杰是男人中的极品!这样的男人,难怪德仰仲老怪物看到一定要“霸占”来做女婿,三小姐明知他不爱自己也宁可改变自己讨他欢心,宁可委曲求全,也要和他成亲。

刘德凯天生的儒雅气质和翩翩风度非常适合古人杰这个角色。一个清末年代,就已经留过洋,有新思想,见过大世面的青年,是开着几十家钱庄洋行的大老板的独子。结交的都是权贵,外国商人政要。总是一身浅色西装,落落大方,在众人堆里如鹤立鸡群,谈笑风生,气度翩翩。父亲试他为骄傲,内务府大人看到了也眼馋自己没有这样出色的儿子。父亲古三爷依仗他结交外国公使洋商,而这个儿子又很有头脑,是父亲生意上的得力助手。一开始出场的父子关系是那么亲密融洽,父慈子孝,羡杀旁人。

可是,古庆三毕竟是古庆三,为了结交权贵,不惜拿儿子的婚姻做筹码。没有认识雨桐的人杰,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是依从父亲的安排,没有多少不快。毕竟,养育之恩,无以为报,父亲怎么安排他也不会反对。可是,当他的生命里出现了雨桐,他逐渐找回了自己。帮助雨桐办学,两人接触越多,感情也逐渐加深,有着新思想和独立个性的雨桐如清风吹进他的心。而此时婚约如千斤大石压迫着他,终于使心烦意乱的他病发头痛。而头痛的根源,竟是他那离奇身世。

〈京城四少〉的主题说的是四兄弟身世的故事。外务府督办童善携家眷在从回疆返京的途中,遭遇劫匪,夫人死于乱蹄之下,三个儿子失散,只有襁褓中的四子幸存。这一分离,竟是二十年。原以为再也没希望找回失散的骨肉,但是聚散离合终有时,善恶到头终有报。一次次巧遇,一次次错过,命运之手翻云覆雨,让兄弟几人一时朋友一时敌对,不过,终究是血脉相连,再多的误会也拆不散兄弟情谊。命运既然让他们从陌生人开始相遇相识,就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一开始的古人杰和铁蛋就彼此看不顺眼。铁蛋看不惯钱庄大少爷结交洋鬼子,而古人杰也看不上他这街头小混混,认为他偏激冲动没见识。两个人见面就会吵架,几翻撕扯较劲。铁蛋很倔,大少爷很拽,看得人兴味盎然。人杰和立寒也是从见面就因为观点不同,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两个都是有新思想的人,各有各的傲气,但是也难免互相欣赏。而四少爷和铁蛋呢,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孩子一般,吵嘴,斗气,误会,却终究再大的磨难也抵不过友情以及背后的亲情的力量,成了打不散的铁哥们。

很有趣的几个场景:

1:铁蛋在报馆又一次见到人杰,人杰正眼都不看他,从他身前经过,不理他挑衅似的招呼,铁蛋深感没面子,又被众人责备,更感委屈,愤然离去。大少爷指了他背影撂了一句;就他这脾气,迟早会吃大亏的!呵呵,其实你要肯放下架子跟铁蛋说一句话,也不至于把铁蛋气走。

2:在西山小教堂见到立寒和雨桐谈笑风生的走来,他的醋劲上来了,竟然招呼也不打,寒着脸扬长而去。把主动搭讪的立寒撂在那里。大少爷也不是吃素的,小脾气还是不小的。不过怎么看也有点任性在里边。

3:铁蛋故意卖乖,不正面回答人杰的追问,百般刁难,人杰不久就还了回去,你给我点烟,我也不告诉你小钗在哪。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嘛。哈哈,这两个人对手戏总是那么精彩。百看不厌。

测字先生给童大人测字。那四个小人儿在方圆十里之内,总会找到的,但是一把利剑分两边,有骨肉相害之意。说的就是铁蛋和人杰吧。台湾和香港的剧都有宿命论的思想。如果不是当年童善奉旨杀了霍家三百余口,收了霍家宝物给四兄弟四块玉,也许不会得到报应弄得骨肉分离。如果不是童大人帮助小钗雪冤报仇,也许不会让四个兄弟因缘际会相识生出那么多事端。如果童善不出力救铁蛋和立寒,他就失去了两个儿子。古庆三也算救了铁蛋一次,铁蛋也在枪口下救了他一次。剧中这样的因果报应很多很多。凡事有因就有果,你只能佩服剧情的巧妙,伏笔之深,发展之奇。四块玉分久必合,故事就象那四块设计精绝的宝玉,合在一起是那么完美。

再次看这部戏,惟有感叹,只有每个人物都那么精彩,每个情节都那么巧妙,才能造就不朽的经典。

四兄弟,四段情,人杰和雨桐的感情凄美到老天爷也嫉妒。当人杰清醒地知道自己不能没有雨桐,他开始抗争了。可惜他的反抗招来雨桐父女的杀身之祸。当从上海回来的人杰听到噩耗,他整个人崩溃了。不过,古人杰不是冲动的立寒和铁蛋,更不是不谙世事的玉官。他是古庆三身边长大的孩子,是从小就聪明绝顶的童玉贤。很快他就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疑点。如果是亲生父亲,不可能这么对待他,欺骗他,不可能用这么恶毒的手段对待他心爱的女人啊。从悲痛中站起来的人杰,冷静精明得可怕。象他说的,只要他想知道的事,不管用什么手段,他也能知道。于是,遗忘过去的孩子终于找上了回家的路。最感人的几段戏,当他找到了童家,把赎回的玉官当掉的玉,交还到二娘手上,他忐忑不安的询问玉的故事,那噩梦中的往事,是否如他心中的猜疑。当二娘讲述那段悲惨往事时,他的泪忍了又忍,激动的心情几乎难以控制。二娘说:本来最有希望找到是老大玉贤,因为他已经五岁了,识文断字,能讲述家里的事情了,可是年复一年,音讯渺茫,为什么老大回不来呢。他终于忍不住悲伤痛苦,喃喃自语,如果他是受了惊吓受了伤,又失去了记忆,再也想不起来所有的事,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呢。。。。唉,可怜的人杰,他不是不想回家,童年的记忆都深埋脑海,他只有在梦中才能隐约回到过去,如果不是玉的牵扯,他真的就永远活在黑暗里,永远的被蒙蔽。

悄悄的摸进童府,仿佛冥冥中的亲人在指路,他看到一个牌位。上面写着--童玉贤这个陌生又惊心的名字,那一刻,他就已经清醒了。当他抱着亡母的灵位,历历往事涌向心头,五岁时恐怖的经历和那沉痛到无法忘却的记忆全部复苏了。那一幕我想谁也忍不住眼泪,人杰的痛哭是那么揪心那么惹怜。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我认贼做父二十年!。。。我认贼做父二十年!”那是悲愤的控诉是无限的内疚。可是这怎么能怪他,黄齿小儿又何辜?这只是命中注定的劫,是他也不能承受的磨难。那刻,他真的好恨古庆三,杀母,分骨肉,二十年的欺骗,是何等的残忍。这样的仇怨,血性男儿怎能不报,新仇旧恨,一并涌上心头。从此,人杰决然展开了近乎残酷报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