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毛泽东贺龙萧克郭鹏 |
一天,贺龙命郭鹏带领骑兵连12位战士去红四方面军医院布置行军任务。医院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15公里,途中有小股反动民团武装潜伏,经常袭扰红军。临行前,贺龙叮嘱郭鹏路上一定要小心。
因任务紧急,郭鹏率战士一路快跑,于晚上10时到达红四方面军医院,布置了任务。在返回的途中,有一座浮桥,在经过一座浮桥时,他感到肚子有点饿了,想到指挥部副官处处长杜世兴就在此不远,就想去看看,顺便弄点吃的,便叫随他来的红军战士先走。在他见过杜世兴,独自回去的时候,天气说变就变了,刮起了风下起了雨。郭鹏骑在骡子上,一手揽着缰绳,一手把头上的斗笠拉低,盖住脸挡雨。就在这时,埋伏在密林中的敌人向郭鹏射来一排子弹,他中弹了,从骡背上滚下来,掉落到了几丈深的涧溪里,一度昏迷。
过了好一阵,郭鹏苏醒过来,一摸全身是血,敌人在此不远,得躲过敌人的追击,这是郭鹏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刚走几步,又担心自己的脚印会误事。他边走边把自己的脚印弄乱,再过河,河水在风雨中特别湍急,一下子把他冲出二三十米远。他好不容易才爬上对岸,被前来寻找他的红五师骑兵发现,把他扶回五师。红五师政委谭友林同志见郭鹏伤的不轻,赶紧叫医生给他上了药,并派人将他送往总部医院。据记载,这是郭鹏在红军时期的第14次负伤。
后来,郭鹏才知,是贺龙听到了枪声响,判断为民团武装的枪声,就急忙让人去看郭鹏回来了没有。当骑兵连的人说,人已回来了,不见郭鹏。贺龙连声说:“糟糕!郭鹏这回有麻烦。”正好这时,郭鹏骑的那头青骡子跑回来,它一头窜进栏圈,一会儿又窜出槽来,神色紧张。贺龙因此断定郭鹏被民团武装射击了,忙打电话让五师派人马上去找,他守着电话等候消息、不时催问。
郭鹏被送到医院后,贺龙、萧克、关向应等人,赶到了医院。用眼睛数了数,郭鹏全身被打了大小7个窟窿,最大的一个又恰在小肚子的左后侧,都认为郭鹏这次怕是没得救了,围着他的人均半天没人开口说话。萧克看了一眼郭鹏全身,如此之惨,眼泪夺眶而出,急忙背过身。贺龙怕郭鹏见到萧克的眼泪,急忙把身子挪了一下,遮住了萧克,紧俯在郭鹏的耳边轻轻地问候鼓励。
郭鹏吃力地回答:“不要紧,请贺总放心。”此时,郭鹏不是担心自己的性命是否能保住,而是担心部队就要出发了,前面就是千里不见人烟的大草地,部队缺粮,不少人累得走不动路了,自己伤成了这样,还怎么跟得上部队。贺龙从他痛苦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绝不会把你丢在这里,这一点你可一定要放心。”郭鹏一听,眼泪流了下来。
(作者:陈其林)
贺龙与关向应这时候决定,派6个身强力壮的战士,给郭鹏抬担架,一定把郭鹏抬出草地。
部队向草地进军出发时,贺龙骑着马又赶来看郭鹏。他在郭鹏担架旁边站了一会儿,就让郭鹏的警卫把他马背上驮的袋子都卸下来,里面有烟、盐巴、青稞面,还专门做了交代,说完跃上了马背。郭鹏一看急了,这些东西都留给了自己,贺总怎么办?忙要警卫还给贺龙。贺龙这时候发火说:“”别捣鬼,快给我放下!你不吃,抬担架的也不吃?"然后拨转马头走了。
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大雨,时而冰雹,郭鹏身上虽搭有雨布,但衣服还是被浇得透湿,伤口越来越痛,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每到宿营地,贺龙都会骑马过来看郭鹏。一天,见郭鹏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安慰他说:“郭鹏,你再坚持一下,一会儿你到贺彪那里去,跟他一起行军会好一些。”
贺彪是红四师卫生部的部长,与郭鹏是十分要好的战友。郭鹏转到四师卫生部,贺彪和潘秉山便给他检查伤口。他们发现郭鹏原挂在腰上的枪柄上被打穿了铜板大的铁块,被子弹送进了郭鹏的身体里面,穿过胯骨,接近腹部,距腹壁仅一个铜板之隔。贺彪告诉他,正是因为这块铁抵住了枪弹的冲劲,腹壁才没有洞穿,淤血才没有注入郭鹏的腹内,否则早就没命了。
不过,体内的铁块和子弹正在毒害着四周的血肉,如果腹壁发炎、腐烂,烂穿腹壁,郭鹏的生命就难以存活了。想救郭鹏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手术,把铁块和子弹取出。可既无麻药,又无手术刀,病人身体又特别虚弱,怎么办呢?这时候,贺彪和潘秉山当机立断,决定向红五师借点“寒冷麻药”凑合一下,没有动手术的工具,就找来一把刺刀、一把剪刀、一把陶质锉。
贺彪向郭鹏讲明了手术必要性与困难。郭鹏不假思索地回答:“怕什么,我又不是头一次开刀!”子弹与铁块终于取出来了,但骨头碎了,有很多骨头渣,必须清理,骨头要锉平,还要用刺刀把骨头刮得干干净净的,否则还是会伤及肌肉,致使发炎化脓。真正的刮骨开始了,周围只听得郭鹏的骨头刮得咯吱、咯吱地响,痛得郭鹏汗如雨下,但他咬紧牙关,默不作声。
恰在此时,贺龙总赶来看望郭鹏,被当时的场面吓住了,一手握着潘秉山、一手握着郭鹏,终于说出话来:“神医!神医!硬汉!硬汉!三国时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而今二位为郭鹏草地开刀刮骨,必定会是红军长征中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