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里一支荷——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

标签:
杂谈 |
不过从那句话起,我开始注意黄小玲大师,人家对她的言论我也特别挂心。从而得知她自幼爱好美术,完成学业后,曾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拜中国工艺美术师陈扬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等老师学习醴陵釉下彩技艺,由于她勤奋钻研,技艺不断长进。尤其对釉下五彩的工艺技法不仅操作娴熟,而且能做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继承和发展了釉下五彩的装饰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貌。所创作的作品清新秀丽、恬淡雅致,深得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缘于她在釉下五彩瓷上所取得的成就,还有她那种群体意识、奉献精神,还成为了醴陵釉下五彩瓷上百位工艺美术大师里唯一的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在2003年,她创作的《虞美人》在中国陶瓷艺术展评比中,荣获中陶杯银奖。从那时起,黄小玲大师声名鹤起,她的成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009年,黄小玲大师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她在众多的国家级大师中脱颖而出,继邓文科大师之后,成为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喜讯一次次传来,她却还是老样子。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要做到心里无尘埃,把名与利至于艺术创作之外,是很难的。而在黄小玲大师的身上,我似乎找不到十年前的她与今日的她的区别。要说区别,不是没有,而是她更低调朴实了。
去年年底,我打电话给她,说想当面问问她今年全市艺术瓷生产开发的一些情况,好写稿子。她说在株洲开会,要我过两天过去。两天后,天阴沉沉的,下着细雨。冬日的雨稀稀落落地,来时并不见有什么先期的预兆。在这恢恢的天空下,稀落的雨缝里,我们更难找到这雨还会下多久的一丁点信息,貌似一看更显现出一片南方的景致。这雨虽然给人带来丝丝凉意,想出门的人并没因此而止步,照样行走在这冬日的雨里。我在这雨里,驾着车,来到了醴泉窑艺。也没打电话,几步走进去。醴泉窑艺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艺术瓷生产基地,呈现的还是那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个“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艺作品,有序地摆在古香古色的柜台。两位瓷艺迎宾小姐见到我,不动声色的给黄小玲大师去了给电话。分把钟的时间,黄小玲大师从楼上下来了,还是那种从容的脚步,还是那双疲惫的眼神,还是那朴实的穿戴!已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了,给我的印象,是没什么改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天,黄总一改往日的风采,侃侃而谈。 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我们谈釉下五彩瓷的发展,我们谈文化产业,我们谈醴陵目前对釉下五彩瓷的宣传方向,甚至涉及到了道学,与佛学,真没想到黄小玲大师是位如此健谈的人。
这天,有一件事是我很难忘记的!
釉下五彩瓷花瓶,她之所以珍贵,在烧制上难之外,就是她的器型与画面都要讲究配合匀称,都要工艺美术大师专门设计!说到底,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故而在醴陵一些研制开发釉下五彩瓷的企业,会把自己研制开发出来的产品,想方设法保护起来,称之为商业机密!这天,我在醴泉窑古香古色的展柜上,见到了一件陶瓷作品。这件作品我几个月前还在一家企业见过,并在大张旗鼓宣传,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新开发的产品,怎么醴泉窑也有呢?醴泉窑艺不会是在仿制他家的作品吧!这话压在我心里,很久没敢开口问!就像是黄莲含在嘴里。缘于对黄小玲大师太了解的缘故吧,我终于开了,手指了指那作品说,我在一家企业见到也正在开发这个作品,好像很多单位都授了权。坐在一旁的瓷艺小姐倒是愤怒的说了几句:“我们醴泉窑花了很大精力开发的,现在我们都被他们弄得没怎么生产了,他们还如此胆大妄为的当做香馍馍!”黄小玲大师,笑笑了,低了低头,手拿起铁剪夹了夹大陶缸里的火碳说:“没事,有好东西大家都做做!”听到这话我平静的心突然来了一次大地震!因为我亲眼目睹过一些釉下五彩瓷的企业对自己开发的产品人家也跟着生产后,这些企业的愤怒,闹到市委书记那,闹到媒体也是常有的事!显然,我读出了黄小玲大师的无奈,在这无奈里,她的这种心如净水,不急不恼,心怀整个行业大局的心境,又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
就是这天,就是这时,我就有了要为这位心系醴陵,心系整个釉下五彩瓷行业,刚刚被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的专家写个文章的冲动!瓷是“白如玉、薄如纸”的,釉下五彩瓷是“五彩呈、明如镜”的!而从事瓷业的是人,不管这个行业咋样干净,是人在弄,行业大了人就越多,人多了,各种各样的人一凑合就成了一个大染缸!生活如此,艺术也是如此。这么多年以来,我看到的是在醴陵这个大池塘里、在釉下五彩瓷的阳光下,黄小玲大师与她率领的醴泉窑艺,是这池塘里、是这阳下一支灿烂的荷花,无比夺目,无比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