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5f9a3871g8a23c58c0024&690
图:来源网络 文:春花秋月
最近一段日子,高考状元似乎被推上“风口浪尖”,大量报道、评论充斥网络媒体,有热议炒作、“捧杀”高考状元的,也有质疑高考状元的职场成才的,甚至有视高考状元皆为“高分低能”、“妖魔化”加以“棒杀”的观点。看后实在不是滋味,有感如下:
一、高考状元成绩来之不易,应该给予尊重,不要无休止拿高考状元“说事”
现有的高考机制是国家选拔人才、公平博弈的考试,尽管也有人质疑其中的缺陷。大凡参加过考试的人都知道,考个高分数不难,但考个第一名却并不容易,更何况是省、市的第一名。没有十年寒窗打下的坚实基础,没有经过刻苦用功学习能做得到吗?有人说一次性考试分数有偶然性,奥运赛场的冠亚之争不也是一次性吗。虽然两者之间不一定有可比性,但我们至少应该给在如此级别“大考”中的佼佼者足够的尊重,尽管他们还只是17、18岁的小孩。
二、反对利用高考状元搞商业炒作,但应该针对商家与运作者而不能针对孩子们
最近关于高考状元代言某品牌内裤一事搞得沸沸扬扬,听说该品牌内裤也已经下架了。对“功利”、不择手段商家们的行为是应该谴责和不提倡的。但是,认为“过度曝光”、“过早参与商业行为”就会“捧杀”高考状元的观点,也未免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学生、或者多少岁以下的人不能参与拍摄商业广告,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不少商业广告中有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学生,难道这些小孩以后都一定会变得“功利”、对成长不利了吗?
因此必须分清楚,我们应该反对禁止的是利用“高考状元”带有误导、欺诈性的广告内容,但与高考状元参与商业广告行为无关(当然,如果状元们所在高校有校规规定不允许的,另当别论,因为学生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高考状元的职场成才可做学术探讨,但不宜过度宣扬,更应避免给现任或今后的高考状元们造成无形的压力,甚至“棒杀”
对《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有不少质疑之声的,熊丙奇教授也曾撰文质疑其公信力。众所周知,高中学的是基础,进入高校后完全是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考试,而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与多少个人的、环境的因素有关?凭什么就非要认为高考状元就一定能“一路高分”最后成为“杰出”人才呢?
什么叫成才?只要有知识、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建树、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劳动者就是成才。如果非要把在高考中取得分数第一名就一定要成为“杰出”人才挂上钩的话,是否会给现任或今后的高考状元们无形的压力,值得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