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f9a3871g85d50286b1d0&690
马德里“竹屋”外观
世博期间,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深圳商报》在国内多家媒体都对西班牙马德里市建设“竹屋”作为政府公共性住房的情况作了报道介绍。在目前高房价,土地成本、楼房造价成本高企的状况下,“竹屋”
理念以其低廉建设成本、低碳环保等特点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竹屋”作保障性住房在中国城市可行吗?如果提上议事项目的话,相信各地政府部门、专家肯定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笔者只对个人有所担忧的几方面“非技术”类问题谈谈看法:
一、消防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竹屋”相比钢筋水泥房子的建设成本(材料、时间、人力成本等)要低得多,那就意味着政府可以进一步降低保障性住房的出售或出租价格,但是,因为建筑材料的特殊性,消防安全实在令人担忧。一旦发生火灾意外,试问住户安全如何保障?而谁来承受问责?
二、“规划性”问题。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规划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多以数十万平方以上土地面积规划,“竹屋”因为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其建筑楼层将受到大大限制,显然建设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竹屋”并不一定就适合。
三、观念问题。在中国城市,如果出现“竹屋”,将挑战传统的“住房”观念。“现在穷不等于一辈子都甘于穷”、“人穷志不穷”大有人在,低收入人群“暂时”租住廉价出租的“竹屋”尚可接受,但购买作为经济适用房的“竹屋”作较长时间地居住,相信不少人害怕“被另类”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尽管如此,马德里建设“竹屋”作为政府公共性住房,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的确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保障性住房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至少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注入创新的理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