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设计校训

(2014-03-30 20:34:4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行思之窗

一般来讲,学校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理念层、制度和符号。在这个层次中,理念处于最为关键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制度和符号。一所学校是否形成自己的文化,主要是取决于有没有理念层

    理念层相关的,便是“一训三风”,即校训、教风、学风和校风。简单地说,校训是理念层的直接表现,“三风”是将校训分解成为三个维度而已的下位概念。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那么,学校的理念层,或者说校训,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我认为,校训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价值观。它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是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核心价值观,学校可以有自己一套价值体系。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价值体系可以有些变化,但核心价值观是不变的。

2)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反映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追求和理想,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的期待,被全体教职工认同后,便成为了共同愿景。一所学校的优秀,无一不是把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的责任放在首位,用最高目标作为凝聚力的焦点。

在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共同愿景应与个人愿景同时提出,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上,没有共同愿景的个人愿景是不现实的 ,而没有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则是空洞的。个人必须依靠集体的平台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干,而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则永远不可能强大。

3)管理哲学。在很多校长看来,管理不外乎就是出台一些制度,然后去督促落实而已。实际上,这种理解是肤浅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管理也是一门哲学,要涉及很多方面。校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将影响学校的发展,甚至说,管理哲学还是一门“人学“,它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比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人与企业的关系有过深入的思考,曾指出:“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现代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因此,人的意识和价值就有着特殊的地位,谁拥有了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

学校是一个系统,校长应该有系统的观念。一个校长的系统观念如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直接决定了校长的管理风格。比如,一个校长若是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必须井然有序,他便会想用强权掌控一切,不准全体师生乱说乱动,这样才会出现他心中的秩序。假如一个校长认为人是有创 造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能就不会管得太死,而是会允许员工灵活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同时,他还可能广开言路,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参与管理。

4)精神面貌。学校应该对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提炼和总结,有意识地提倡、培养教职工群体的精神面貌。事实上,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学校文化的直观表现。比如,学校长期坚持倡导读书,教师的精神面貌就会有所不同。此时,校园里会弥漫出一种书香,谈麻将和股市的人少了,讨论读书的人会多起来,这种精神面貌就会直接。

  在设计学校的校训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或包罗万象,但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能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很多学校都喜欢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或者颠倒一下,说成“求实、创新、严谨、勤奋”,其实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每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管理哲学和精神面貌都是不同的,富有个性的。这类校训的问题正在于它会造成“千校一面”,使学校丧失自己的个性。要知道,个性对于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既是文化的起因,又是文化的结果。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