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论坛发言稿

(2012-11-27 11:24: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见闻

 

在全国课改如火如荼的推进中,我区的新课改也风生水起,区教育局以每年一个“主题年”活动来推进全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引领平川教育跨越发展。这期间教育局张局长、黄书记等领导精心策划、科学部署,制定了一系列课改制度,先后出台了《平川区教学研究管理办法》、《教学研究年活动方案》、《教学研究提升年活动方案》、《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等多项推进教学改革的举措。并在广泛学习河南西峡县“三疑三探”课改模式中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模式——“情景探疑”教学,在平川教育的领空响起了一声震耳的“春雷”,吹响了平川教育改革的号角,这无疑是平川教育人敢于创新的真实写照,也是平川教育精神的高度体现。

虽然我们提出了“情景探疑”教学模式,并在一些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可是如何引领全区中小学进行课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这也是我们今天举行“”校长论坛的意图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每天重复的只是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没精打采,学生如坐针毡。主要是教学观念陈旧,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很少研究过学科课程标准,学生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枯燥无味,味同嚼蜡;作业效度差,靠题海战术来掩盖自己的无能。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找到落实学习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

作为平川教育人的一份子,而且在教育改革核心部门教研室工作的我,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不断思考着这一根本问题。就教学模式来说,目前全国炒得很热,《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课改报道的前沿,先后介绍了全国“九大教学范式”—— 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双语学校“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等,从这些模式看,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模式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通常都放大小组合作与展示,都是用学案、导学案“导学”,都主张当堂训练或检测反馈,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都研究独学、对学、群学,都尽可能控制作业量甚至实施“零作业”,等等。当然,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些全国推广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去思考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究竟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让教学“回家”: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对于模式,有人曾提出质疑,认为模式将会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或走向统一,对此中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教授曾撰文《模式,到底是什么》,阐述了课堂需要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教学模式的实质——教育思想。对此李镇西曾说,模式旨在规范“教”与“学”,让课堂更加贴近教育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课改的初级阶段必须模仿和运用模式,让模式带领学校、教师走进课改的深水区。至于选择和运用怎样的模式,这就要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情况而定。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总校长张磊说:“教师一开始需要模式,等熟练掌握模式达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抛开模式。正如武功高手修炼到最后,可以将一切招数融会贯通,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然而在达到此境界之前,我们还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招一式地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成为不可改变的教学规律。而且总是围绕考试而教,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考什么,就教什么,某种程度上让教育沦为考试,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对此很多教育家,学者都做了深刻的阐述和指责,我们作为一线的操作者应该怎样做呢?我想,我们必须做到五个转变:把教室变学室,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必须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必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小学阶段我们完全可以放弃分数评比,走向习惯培养,注重小学生养成教育和各项生活技能的启蒙教育和培养,进行多元化、开放式教学,开展一系列“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活动训练;中学阶段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学好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的人生志向教育训练活动;让教育立足于眼前,着眼于学生未来人生蓝图的规划,培养具有世界眼光,胸怀民族前途的“堂堂正正的现代中国人”,而不是缔造一批又一批“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的“变形人”。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今后生活方向,找出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路径,并努力朝着这个人生方向迈进!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这些教育人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校长们,也许我的发言有点理想化或者不合大家的口味,可这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得到你们批评指正。我知道你们是平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平川的新课改能否深入开展,就需要各位的努力和奉献。有位教育家曾说一句话:“没有校长参与教研是瞎科研”。我想化这句话为“没有校长参与的课改是白课改”。如果各位校长都能成为课改的坚决推动者,而且能深入一线与广大教师一道进行课改,相信不久的将来,平川教育将会迎来美丽的春天,发出绚丽的光彩,绽放耀眼的光芒。一定能在全国教育领域写上浓重的一笔,谱写出壮丽的诗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