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字的含义
(2018-06-17 19:25:35)
标签:
鲁成公春秋争霸郓城历史季文子 |
“郓”,春秋时鲁国城邑名,最早见于《春秋》。“郓”由“军”和“阝”组成,“阝”在繁体部首中为“邑”,所以,“郓”字的含义,就是驻军的城邑。春秋时的鲁国有二郓:一东郓,在今莒县东北东莞集;一西郓,在今郓城县正东十六里张营镇附近。(据《金史》:金大定六年【1166年】五月,为避河决,西迁盘沟村,即今址。)
春秋时,西郓属鲁国西境。西郓最早筑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目的是防备晋国。据《春秋》载:“夏……公如晋。秋,公至自晋。冬,城郓。”《左传》详细解释了修筑郓邑的原因和目的:公元前587年夏天,鲁成公出使晋国,晋君待其不敬。秋天,鲁成公从晋返回,希望联楚叛晋,由于季文子的谏阻,才放弃了背叛晋国。当年冬天,修筑郓邑,驻军防卫,以备晋国。
公元前575年秋天,鲁成公曾经驻扎在西郓。据《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据《春秋》和《公羊传》可知:公元前575年秋天,齐、鲁、晋、卫、宋、邾六国在沙随开会,研究讨伐郑国。此前,鲁国曾拒绝过晋国乞师,所以在会上,晋君不接见鲁成公,并想拘押鲁成公。鲁国大臣季文子说: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晋国拘押了季文子。鲁成公返回到西郓后,派子叔声伯到晋国,请求放回季文子。
春秋时,鲁国弱小,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经常在大国晋楚之间摇摆。由上可知,郓邑的修筑与春秋争霸的形势密切相关。由于鲁晋不睦,为防备晋国而筑郓,鲁成公曾驻扎在郓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