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手记:疾病,可能是你曾经的创伤

(2021-04-22 17:29:43)
分类: NLP心理学
今天完全在家休息,也是自主研习的好时光。不用刻意安排什么,在随意中,体会更多的掌控感。

上午看了中医心理学家肖然在TEDx的一个演讲,题目是《疾病,可能是你曾经的创伤》Disease Might Be the Traumas You Carried,里面讲了一些内容和身心相关。

肖然讲了一些案例。包括一位案主,因为早年手指受伤,影响了心脏的功能。神经和血管的关系,一个神经必然伴随着也给血管。找到了手指的问题,就解决了心脏的问题。

另外一个案主是位患有心衰的老年女性。因为自己的母亲,在五六年前在自己眼前被车撞死。这个巨大的心理创伤,让她没有流过眼泪。所谓撕心裂肺、大悲无泪,但内心的创伤造成了她身体积压的肿块,给心脏带来负担。

还有一位北大的老师,因为五六岁时目睹自己的伙伴被杀的场面,而一直压在身体,造成织脂膜炎,表现为“满月脸,向心胖”,服用激素有九年。找到了这个原因,就通过发汗,一个多月减重40多斤,身体逐渐痊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疾病是一种表达,头脑会遗忘,但身体会留有头脑无法想起的创伤。疾病只是一种语言,在表达曾经的创伤和过往的事件,以及未完成事件,没有满足的期待。

每一个疾病的背后都有真相,看清真相的时候,疾病就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健康的。

尼采讲过,不洞悉生命智慧的文化,就不是文化,那只是在重复表演别人的技巧。

下午看了两部关于催眠的电影。一是张家辉主演的《催眠裁决》,讲的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做陪审团成员时,利用女儿被胁迫催眠其他成员,想达到让被告被判刑的目的。但教授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让女儿得救的同时,粉碎了操控者的阴谋。电影提到一些内容,可以助于理解催眠。

催眠的本质是关心,而不是控制。潜意识无法分辨“不”,不要绿色的大象,想的一定是绿色的大象。人生有1/3时间做出决定时,都受到音乐的影响。催眠有关键点,被催眠的按钮和物件。拒绝被自己的欲望催眠。

二是一个老片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是一位受过创伤的心理医生,被反向催眠的故事。

时间线:二十年前的你。恍惚催眠和清醒催眠聪明的谎言,比真相更可信。一个人说谎,不是有目的的,就是有原因的。我要的是证据,而不是故事。每当别人告诉我,你别太自责了,这不是你的错。你知道吗。这好像在提醒我,这就是你的错。不是不能治疗,而是不愿意被治疗。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原谅。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非你自己。


顺便翻阅了《催眠天书》,感觉自己对于催眠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催眠或许让自己更了解潜意识的运作,更有力量和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