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德的《诗与真》

(2012-11-30 13:19:34)
标签:

眼帘

第二部

第一手资料

青春

关键

分类: 读书晬语(阅读笔记)
    这是歌德晚年所写的自传,平静而细腻的回忆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岁月。回忆内容止于作者26岁去魏玛前夜。
    关于本书写作动机,作者自云,是为了填补自己早年文学作品之间留下的空白。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这一番审视,却为我们了解歌德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当然,阅读《诗与真》的收获远不止了解歌德本人,借由歌德这一伟大人物的成长经历,我们还能获得关于人生和成长的丰富教益与领悟。
   “一个人在青春时期所企望的,到晚年便得到丰收。”这是本书第二部的题词。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认识人生、理解自我、探索生命方向的关键时期。歌德尽管在求学、人际交往、爱情等方面遭遇颇多困惑,但始终听从内心的召唤。正是这内心的召唤一次又一次的把他从歧途的边缘拉回到人生的正轨上来。他爱好广泛,诗歌、戏剧、音乐、绘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等,均一一涉猎。不管精力的投向如何变换,文学始终是他从小到大兴趣和野心的方向。他坚守了这一方向,执着的探索文学、艺术的真谛,不仅在青年时代就结出了像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戏剧《葛兹》、《哀格蒙特》及大量优秀诗歌这样丰富的成果,这一时期酝酿的《浮士德》在他晚年更是结出了他一生最灿烂、最伟大的硕果。可见,青春时期尽管充满躁动与苦闷,但一个人整个人生的果种却就埋在这片浅浅的土壤里,这对青年是一个值得珍视的人生忠告。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人们爱读伟人传记的根本动机,是通过对伟人缺陷的了解以增强对自己人生的信心。从这部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时代的歌德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他滥交朋友,高傲自负,性情躁动,特别是对多位恋人的负心与背叛,都显示了一个人成长的艰难和不可避免的弯路。歌德一生对权势的贪恋,在其青年时代汲汲于投靠魏玛权贵的心路中便显示得淋漓尽致。过早获得的声名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尽的烦恼,但他明显却在享受着虚荣的满足。文学天才的这个庸俗一面为恩格斯所尖锐批判。
    这部自传写于作者晚年,文字沉稳平和,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细腻的展示了作者当年的心路历程。尽管作者在提笔之初便立意要写下时代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但无疑对外部时代环境及交往人士着墨过多。时代对一个人的成长诚然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但它毕竟是通过这个人的直接环境间接发生作用的。从传主的视角把那些直接影响揭示出来,可以更为简练、清晰的呈现出人物的真实面貌。游离于传主的时代背景和交往人士的交代,增加了文本阅读的枯索感,干扰了读者对主要内容的直接面向。
    歌德晚年的收官之作,如《浮士德》、《维廉·麦斯特》以及这部《诗与真》,是对作者穷其一生探索人生真谛的全面总结。而《诗与真》结尾一段话,可以说是作者对人生的青年时代的全部领悟所在,我把它摘录下来,供大家思考:
   “光阴的白驹像是被不可见的幽灵鞭策那样拽着我们的命运的轻车走了,我们已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勇敢的镇定的紧握着马缰,催动车轮,时而左,时而右来闪避这儿的石头,躲开那儿的悬崖吧。到哪儿去,谁知道呢?从哪儿来,差不多也记不清了!”
    歌德以自己的一生显示了,只要忠于自己生命的指引,也许就在人生的某个拐角,目光所及的遥远处便会有一片清晰的美景不经意间闪进你的眼帘。

                                                               2012.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