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浮士德》
(2012-10-11 17:57:00)
早年读董问樵先生的诗译本,没有十分读懂,反而给自己留下了此书枯燥的印象。此番读绿原先生的散文译本,不觉其枯燥,从浮士德的生命历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了积极有为的人生启示。
诗剧《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是浮士德永不餍足的探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他经历了追求知识、爱情、政治、美、事业等等的失望后,最终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脚踩大地勤奋劳作。与海德格尔从哲学角度得出的此在依靠操劳获得存在确认的结论可谓不谋而合。此剧命意,歌德其实交代得十分明白。开篇浮士德把《圣经》“太初有道”翻译成“太初有为”,既寓含着对知识的失望,也预示着主人公渴望通过行动来展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在《天堂序曲》中,作者通过天主的口说:“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因此浮士德在追寻人生意义的行动过程所犯下的过错,并非对人生的否定,而恰恰是超越人生悲剧追求更完满人生的必经之路。人生最高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在诗剧接近尾声的时候,通过浮士德的口道出了全篇的主旨:“只有每天重新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配有享受二者的权利!那么,即使这里为危险所包围,也请这样度过童年、成年和老年这些有为的年岁。我真想看见这样一群人,在自由的土地上和自由的人民站成一堆!那时,我才可以对正在逝去的瞬间说:‘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而完美生活这一理想借由天使们的口更明白的道出了“凡人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济度”这一蕴含深意的启示。
《浮士德》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生命的积极有为的本质,更在于它通过浮士德这一追问人生意义的过程,形象而深刻的展示了西方各民族积极向上的思想开拓历程。
此剧围绕浮士德的求索历程,上承古希腊文化传统,下启现代文明,展现了广阔的西方文化图景。大量西方文化元素的巧妙引入,大大丰富了该剧的内涵。
该剧在写法上最突出的启示,便是主旨表达的轻化和场景肌理的重化,看似轻的恰恰予人以重,看似重的其实更加强化了轻化表达的主旨。一般人读来会觉得偏离主题,殊不知这样写恰能给整个诗剧的表达带来强烈的反讽力量。
诗剧大胆使用了玄幻、混乱、象征、寓言、游戏文字、神话等手法与题材,大大丰富了诗剧的表达力,使得作品既深沉又丰满。
作者还善于以点御面和大刀阔斧的省略,通过象征和暗示来完成对隐含内容的表达。这加强了诗剧表达的深刻性。
至于该剧出现的剧中角色与观众的开放性对话、处处可见的对比及其互溶处理等,尽管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搁在歌德时代,还是十分惊人的。
此剧若有不足,便是它的舞台表演性较弱。我不知道大段大段的游离于情节之外的歌谣,会有多少观众能耐心的欣赏下去。
2012.10.11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