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知行(MBA)同学会-行动学习学习有感

标签:
杂谈 |
分类: 活动报道 |
12月3-4号,在美丽的从化,由中山大学知行(MBA)同学会与行知商学院主办的《行动学习》课程成功举办,到场一百多位学员均为中山大学EMBA与MBA研修班各班班委,大家都抱着学习与取经的心态来参加这次行动学习课程。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欧洲,在这个课程中,每个参与者所在的机构都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被交换到不同于自己原有专业特长的题目下,组成学习的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通过实践,这种方法获得了成功,并被称为行动学习法。此次课程我们邀请了郝聚民博士、王丹博士、王培杰硕士三位导师为我们学员授课。郝博士致力于行动学习在中国的研究、实践和传播,被誉为“国内行动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第一人”。率先提出平衡行动学习法、业绩-行为-心智模式反思模型、工作场所的行动学习、战略运营人员一体化的管理哲学、基于范式转换的行动学习等一系列行动学习新理念和方法,打通了行动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之间的联系,大大拓展了行动学习的应用范围。
为了更好的让学员了解掌握行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课程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是授课老师的理论知识传授,第二部分是老师与班委学员的互动实践学习。我们将学员分为12个组,每个小组都推选一位组长同时并设计组徽与口号,最后上台向全部同学展示,各个小组的学员们共同出谋划策,发挥了团队的智慧,踏上行动学习的第一步。在3号早上郝聚民教授的对行动学习的理论知识阐述后,3号下午,我们开始了分组对行动学习理论的实践学习过程。理论对于学习很重要,但是,在理论基础上的行动实践更是对学习的可应用性与知识固化的一个过程。在当天下午的分小组讨论中,我们的小组成员将早上接收到的行动学习理论,按照行动步骤,首选选出一位小组催化师,通过团队列名法,选出各个小组的一个问题进行行动学习立项。各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催化师的催化下,通过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等等一系列的工具应用,开始解决方案的设计,设计出的方案会吸取小组成员的各种建议和思想,真正的发挥团体的智慧与力量。并将小组方案向全部与会学员展示。最后,在老师传授给其他小组的“六顶帽子”的角色扮演方法,其他小组成员从不同立场的角色转换后对各个小组方案进行一个点评与建议提出。通过这样一个实际操作的互动学习的过程,我们的班委学员不断获得一些宝贵意见并在下一步的行动立项中修正方案,这样循环往复,直到问题得到更满意的解决。
http://s10/middle/5f990e33g9705809fc739&690&690
http://s3/middle/5f990e33g970580813532&690&690
http://s6/middle/5f990e33g970580537db5&690&690
http://s10/middle/5f990e33g970580167759&690&690
http://s16/middle/5f990e33g97057fe8a2bf&690&690
http://s7/middle/5f990e33g97057fbaddc6&690&690
通过这两天一夜的行动学习特训营,让我们中大的各班委学员,掌握了另外一种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的提升参与者的能力,并改变其心智模式,从单纯的“个人学习”转变为“个人团队与组织学习相结合”,
通过团队学习解决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这不仅仅可针对班级学习,并可为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与协同对话平台,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推动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两天一夜的行动学习特训营在从化的夜幕下结束了,可这并未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们班委学员将带着这次学到的工具,将这些工具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当中,不断将行动学习理论实践化到生活当中,真正的提升自我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