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11-01-21 00:55:38)
标签:
双基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课标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一、对试题的认识
试题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在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的涵盖了本册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审题能力等习惯方面的的测查加大了力度,体现了考试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无论从考试的深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此次试卷基本上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二、考试概况、优势与不足
通过本次测评,发现全年级教师在教学中紧抓学生的“双基”,大部分学生双基过关,综合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很深刻。对于一些灵活性的问题,学生也做的不错,说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比较差,而且从基础知识到书写习惯都很差,良好地学习习惯还有待于继续培养。概况如下:
项目 班级 |
实 考 人 数 |
总 得 点 数 |
总平 均得 点数 |
卷面平均点数 |
双基部分平均点数 |
综合应用平均点数 |
卷面率% |
优A率% |
达优率% |
达标率% |
最高得点数 |
最低 得 点 数 |
1 |
47 |
4142.5 |
88.14 |
1.36 |
55.12 |
31.66 |
68.1 |
53.2 |
93.6 |
95.7 |
101 |
22 |
2 |
45 |
3890 |
86.44 |
0.98 |
54.79 |
30.67 |
48.9 |
44.4 |
84.4 |
95.6 |
101 |
42 |
3 |
37 |
3035.5 |
82.04 |
1.19 |
51.68 |
29.18 |
59.5 |
32.4 |
73.0 |
91.9 |
100 |
26.5 |
4 |
38 |
3191.5 |
83.99 |
1.47 |
52.21 |
30.30 |
73.7 |
55.3 |
81.6 |
92.1 |
102 |
11 |
5 |
43 |
3477 |
84.89 |
1.26 |
53.28 |
30.35 |
62.8 |
34.9 |
67.4 |
88.4 |
101 |
26.5 |
6 |
40 |
3467.5 |
86.69 |
0.95 |
54.65 |
31.09 |
47.5 |
35 |
80 |
100 |
97.5 |
74 |
年级 |
250 |
21204 |
84.82 |
1.20 |
53.62 |
30 |
60.1 |
42.5 |
80 |
93.9 |
102 |
11 |
三、各班各大题的得分率统计:
班级 |
填空 |
判断 |
选择 |
计算 |
综合应用 |
||
1 |
83.4 |
85.1 |
84.0 |
96.0 |
83.5 |
||
2 |
83.4 |
77.8 |
86.3 |
95.7 |
80.9 |
||
3 |
81.0 |
71.8 |
80.6 |
88.5 |
76.8 |
||
4 |
80.3 |
71.1 |
83.3 |
90.7 |
79.7 |
||
5 |
79.4 |
79.5 |
77.9 |
89.6 |
76.4 |
||
6 |
84.3 |
74.5 |
82.1 |
94.2 |
82.9 |
||
年级 |
82.0 |
76.6 |
82.4 |
92.5 |
80.1 |
四、典型错例分析
1、填空题第13小题。
错例:从95860153中划去3个数字,使剩下的5个数字(先后顺序不变)组成的五位数,最小的是(
错因: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满足三个条件:先划去3个数字、确保先后顺序不变、找到最大最小的数。从学生的作答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是任意划去三个数字后排列出最大最小的数,忽略了对顺序的要求,以他们的思维想象不到因为先后顺序不能变,在组成最大最小的五位数时,是要划去不同的三个数字的。如:最小的数是尽量从最高位起划去最大的三个数字9、8、6后,不打乱顺序得到“50153”,最大的数则是从最高位起划去较小的三个数字,让大一些的数字靠前得到“98653”。而对于这样的思考,部分学生的思维是达不到的,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片面的。再加上有些学生在没有充分读懂题意的情况下,仅从平时的经验或是习惯来看待问题,造成了本题仅有个别学生做对,得分率极低。
2、选择题第24小题。
错例:把54看作50试得的商可能会(偏大还是偏小)。
错因:作为对试商过程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学生在单纯的计算过程中是经常要用到的,也是可以感受到的,但对于这样理论性较强的题目,脱开例子抛开实际的计算过程来谈结论,少数学生仍会感到盲然,到底会怎样?平时的计算中是怎样?也许他们是不会再回到例子中去找寻答案的,只能凭着感觉来猜答案,感觉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高,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得到正确的结果。再退一步讲,这样的题目学生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也许在好多学生看来都顺口而出的答案,在少数学生的眼里却仍是个难题,可以反应出学困生思维灵活性和各种习惯都较差,面对问题只会猜,不会想。
3、综合应用第28小题。
错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15度。
错因:此题是让学生利用本册书中所学到的“垂直画高”和“画角”这两个知识来尝试画三角形,作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些难度的,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很少接触。大部分出错的学生是只顾及到了其中的一个要求,不知道该如何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来画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全部分丢分的学生占到了不小的比例。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画对了,但忘记标出度数及直角符号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整体得分率偏低。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不少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方面丢分较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少“认真”二字,尤其是在遇到综合性的题目感到无从下手。有的根本不仔细审题,解决问题思路狭窄,不求甚解。
2、阅读能力需要加强。从学生审题的结果看,很多学生读不懂题意,甚至有的学生就不去读文字,而是凭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做题经验来解答,结果可想而知。
3、学习方式有问题。试卷中有不少是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然而,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习惯于模式化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出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较狭窄了。
六、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今后应该做的是:
1、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时,一定要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和方法。把握概念的要点。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倾听、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让这些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带来更大益处。
3、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示范引路,授之学法;依据教材,设计学法;因势利导,鼓励“创法”;揭示规律,指点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善问。
4、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及时弥补学困生的知识空缺,让学困生不再对数学恐惧。对学困生应宽容以待,不轻言放弃;注重学生间的互促互助,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对学优生要拔高要求,鼓励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