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劳动换钱好不好》辩论赛报道

(2014-05-20 10:58:11)
标签:

青少年

教育

小学生

辩论赛

素质教育

分类: 课程

辩论赛指导老师:陈荔茹

记录:见习助教  赵靖文

 

辩论是势均力敌的双方凭借能言善辩和思维能力展开口才与思维的博弈,它考验的是双方辩手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更是考验辩手的综合能力。在青少年中开展辩论赛意义非凡,不仅能发展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辩论当中,更是播种了真善美的种子,是非常好的青少年素质培养。

517我们开展了“在家劳动换钱好不好”的辩论赛,辩论赛开始前,陈老师先询问了每个孩子的看法,之后,陈老师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从培养独立能力和个性、经济头脑、家庭公民意识,及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狭隘等不同角度引导孩子们思考,另外还启迪孩子们国内和国外不同的家庭教育情况。从辩论赛之初,导师首先先拓宽了孩子们的思路。

辩论赛正式开始,正方一辩赵靖文从提高孩子的理财意识、劳动的必要性、适当的报酬能提高劳动的动力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辛劳等方面进行立论。反方一辩蓝若宁也不甘示弱,有条理地从斤斤计较思想、依赖金钱、因为金钱误入歧途等方面有理有据陈述了反方的观点。反方二辩钟紫洋的驳论十分新颖:“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多点体会快乐,太过艰苦会引发一些问题。”陈老师对钟紫洋独特的思考表示了肯定:“在孩子成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是必要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个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拥有快乐的童年,为什么一定要去剥脱孩子快乐的童年呢?”陈老师通过肯定学生的思考,引导着辩论赛进入更深入的探讨。

在反方三辩徐然的自信而精彩提问中,整个辩论赛气氛达到了一个高峰。“我方想问正方一辩,在家里劳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劳动来换钱呢?”对方辩友并没有被徐然同学的气场和提问难住,以“将换来的钱给父母买礼物和为自己买学习用品”回应。徐然同学深刻的提问仍在继续“我方想问正方二辩,为什么对方辩手认为赚自己家的钱好呢?”张昊洋同学依然思路清晰,强调在家劳动换取报酬是提供一种动力,并不等同于工资、薪水。说到这里,熟悉儿童心理的陈老师对张昊洋同学的观点表达了理解,并协助其思路的完整表达:“张昊洋同学的意思是在家劳动换取报酬只是象征意义的,目的在于给孩子以劳动的动力,在某些角度对劳动价值产生认识和理解。”此时反方二辩钟紫洋的补充提问更是尖锐:“为什么劳动一定要用钱来衡量,为什么要用钱来破坏中国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呢?”至此,辩论赛紧张刺激的气氛蔓延了整个课室。

在四辩总结陈词的环节中,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亮点层出不穷。正方四辩王果同学阐述了正方具有优势的观点,首先,她结合辩论赛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包括正方拓展了辩题的思路,而且在驳论环节正方辩友都回答到点子上,此外,她尖锐而深刻地总结道:在家劳动换钱并不破坏中国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父母生日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钱买礼物来让父母欢欣,而且,这部分钱可用于购置文具,这样是在减轻父母的负担啊!这名三年级的孩子实力真强,“优秀辩手”的称号当之无愧!

短短的辩论赛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孩子们的思考仍在继续。进行辩论赛时,他们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不断地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从在家劳动换钱这个简单的命题,深入思考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个过程里,陈老师循循善诱,适时地拓宽孩子们的思维空间。

没有人在意辩论赛的输赢,比起输赢,孩子们在这里获得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是非对错的分辨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传播着正能量,良师就是这门艺术的传播者,孩子们在这个过程里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以美好善良的心迎接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