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幼儿各年龄段特点
(2018-04-13 11:38:52)
1、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2、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
3、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4、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5、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
6、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7、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8、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9、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10、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现在的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11、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12、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中班幼儿(4-5周岁)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简单地介绍一下: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中班幼儿由于其能力比以前略有发展,因此,他们更加好动,而且探索的欲望更为强烈。
大班幼儿(5-6周岁)年龄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犬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
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
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儿童在概括归类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错误,例如,有的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创造欲望比较强烈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5、6岁儿童还对创编儿歌感兴趣,他们会为自己的画、自己的手工制品配上儿歌。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
5、6岁儿童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游戏的主题除了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外,还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还热衷于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