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听说游戏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

(2015-12-04 16:01:36)
分类: 幼儿园教案

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活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

2、在活动游戏中,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与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人,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一边操作木偶拉线,一边念儿歌,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例如“你们谁想和我玩游戏那?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三、上”。

二、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  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待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  如果谁动了或发出声音,就必须停止游戏。待整个游戏结束时,动了的幼儿站成一排,坚持不动得幼儿站一排,大家对拍手心,念儿歌“本来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打三下。一、二\、三!”不动者轻轻打动者手心一下。游戏结束。

三、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教师领着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轻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语言的机会。

1、  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对幼儿个别发不准的音及时给与纠正。

四、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让幼儿自由组合开展游戏,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创编 ,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见过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石头人、塑料人、稻草人”,游戏可将“木头人”改为”石头人、稻草人、塑料人”具体玩法同上。                                   

活动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