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
(2015-11-06 14:38:14)
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园教案 |
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
何洁
一、作品简析
(一)内容简介今天是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的生日,老鼠阿姨准备为它们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它们在老鼠的小花园里快乐地玩耍,“孩子们,快点过来吧!”老鼠阿姨亲切地端出一大盆礼物热情地招呼。
小动物们一个个都拿到了礼物。
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是什么?
“猜猜会是什么呢?”小兔子支着耳朵听声音……,小猪哼哧哼哧用鼻子闻闻气味……小松鼠小心地用手摸了摸……小青蛙放到嘴里尝了尝……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是什么呢?是,糖果哦!“老鼠阿姨,谢谢您!”
(二)主题分析
《老鼠阿姨的礼物》为幼儿提供了间接刺激五种知觉的机会。
我们知道,幼儿的五种知觉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手段。随着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逐渐发育精细。各种知觉感官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幼儿发育正常,因此,提供五种知觉均衡发展的机会显得有为重要。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种知觉为基础做出猜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及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幼儿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三)情节分析情节线索:
老鼠阿姨送礼物——小动物们猜礼物——朋友一起分享礼物礼物是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的,以礼物为线索讲述故事、开展活动必然引发孩子的兴趣。
而蒙上眼睛后带来的神秘,更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致和参与活动的激情。成人可以利用这一悬念,引发小班孩子的思考与猜测,并逐步体验各个感官的功能,在听辨、触摸、品尝、闻嗅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最终和同伴一起分享糖果的时刻,也是帮助小班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乐趣,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良机。
(四)角色分析
故事封面上四位神态各异的小动物生动形象一下子吸引了读者,憨厚的小猪、可爱的小兔、机灵的小松鼠和调皮的青蛙,它们都急切地奔向远处,会去干什么呢?
封面右上角,老鼠阿姨端着一大盆礼物,向前倾斜的身体,亲切和蔼的笑容,立刻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哦,原来,老鼠阿姨就就像平日里爱我们的妈妈、阿姨,它正准备送礼物给客人们呢!
作者选择了大鼻子的小猪,长耳朵的小兔、有一双灵巧小手的小松鼠以及大嘴巴的小青蛙为故事的推进埋下了伏笔。“盒子里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带着疑惑,孩子们与小动物们共同沉浸于故事情节中,小动物们撅起屁股、弯着身子、竖着两耳、伸长鼻子的紧张神情更强烈地诱发了孩子的好奇。他们也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呢?为随之而来的亲身体验提供了机会。
(五)画面分析
纵贯全本绘画,画面上清新淡雅的色彩,给读者带来了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作者用色调衬托了小动物们各自微妙微肖的心理。
第一跨页
第五跨页
第六跨页
(六)语言分析
“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是什么?”简单的句式,反复的语句贯穿全文。
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间接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的发展,同时也让整个故事充满节奏感。
故事中多种词汇的出现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及感官的发展。如,表示感官的词语
“老鼠阿姨,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的对话,便于小班幼儿的模仿与表达。
1:(一)设计思路(第一敎时)3岁幼儿正是各种知觉感官均衡发展的良好时机。他们已经开始利用知觉作为认知世界的手段随着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逐渐发育精细。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画面,引发其对礼物的关注,从而产生好奇,激发阅读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在幼儿对动物角色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动物的外形特征与它们猜测礼物方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亲身体验中,根据感官经验来猜测礼物是什么,从而了解各种感官的不同作用。
第三个环节的“爆米花”更是调动了孩子所有感官,用眼睛看到体积的膨胀;用鼻子闻到弥漫的香气;用耳朵听到噼啪的声响;用嘴巴尝到甜美的味道,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体验。
(二)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根据体验猜测礼物,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2)在看看、讲讲、猜猜、尝尝的过程中,体验集体阅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PPT课件读本《老鼠阿姨的礼物》礼物盒一份,装有各种味道的糖果(棉花糖、薄荷糖、奶油咸味糖、水果糖)微波炉、爆米花
(四)活动过程
1、认识角色,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封面——老鼠阿姨手捧礼物)—这是谁?它手里拿着什么?—老鼠阿姨会把这么多礼物送给谁呢?
(2)出示课件(小动物)—谁来拿礼物了?来了几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才够呢?数一数有几份礼物,够吗?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礼物的数量,帮助幼儿形成一一对应)
(3)引出问题—老鼠阿姨送的礼物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书,名字就叫《老鼠阿姨的礼物》
2、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1)观察细节,预测结果—礼物盒里会是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可从动物生活习性、生活需求等多角度猜测)
—老鼠阿姨蒙上了小动物的眼睛,它们还能知道盒子里的礼物吗?”
—有什么好办法,能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呢?
(2)感官体验,大胆猜测—你觉得小动物们会有什么方法猜出盒子里的礼物?
(幼儿说出一种方法,就让他们用这种方式体验,并进行猜测)
引导幼儿观察四位小动物各自的特征:小兔---长耳朵---
听
尝
闻
摸—你们听到了什么?
(闻出什么味道?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猜到了吗?
礼物盒里究竟装着什么?想不想尝尝它的味道?—(品尝糖果)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甜、酸、辣、咸……)
小结:就算不用眼睛看,我们也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鼻子闻,一样可以猜出老鼠阿姨送给我们的礼物。
3、经验迁移,加深体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想要什么礼物?(把爆米花放入微波炉,引导幼儿根据声音、气味来进行猜测)
—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看看微波炉里有什么变化?
听到什么声音?
会是什么礼物呢?
—品尝爆米花。
活动设计
2:(一)设计思路(第二敎时)在《老鼠阿姨的礼物》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继续继续借用故事里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开展活动,但将重点聚焦于听觉上,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展开充分地猜测。老鼠阿姨带来了糖果,想把多的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是这么多糖果中,哪罐多,哪罐少呢?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三次听辨的机会,第一次,声音轻,糖果少,声音响,糖果多;第二次,罐子里装满了糖果就没有声音了;第三次,糖果软,声音轻,糖果硬,声音响。三次结果不同的猜测,引发了幼儿对声音的轻响与物体数量以及材质关系的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更具逻辑。需要指出的是,绘本中所提及的各种感官的作用,教师都可以寻找到与幼儿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展相应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根据罐子里发出声音的轻响,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数量、材质之间的关系。
(2)在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模仿对话。
(三)活动准备课件PPT;6罐糖果;
(四)活动过程
1、回顾情节,回忆与讲述—(出示图书封面)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吗?—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得到了老鼠阿姨的礼物?—小动物们有礼貌地排好队,到老鼠阿姨那里拿礼物,你记得他们排队的顺序吗?—(出示相应页面)小动物们是怎么排队的?—小猪奇怪地问:“老鼠阿姨,盒子里装得是什么啊?”;小青蛙奇怪地问:“老鼠阿姨,盒子里装得是什么啊?”;小兔子奇怪地问:“老鼠阿姨,盒子里装得是什么啊?”;小松鼠会怎么问老鼠阿姨呢?(可现场模拟表演)—你们还记得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吗?2、听辨声音,猜测与联想—今天,老鼠阿姨又给你们送糖果来了,它说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耳朵听,听听哪一罐多,多的那一罐送给你们。
(1)
(2)
(3)
小结:软软的糖,摇起来声音很轻;硬硬的糖摇起来声音很响。
3、选择糖果,表达与分享—数数,这里一共有几罐糖果?哪一罐最多?—老鼠阿姨把这么多糖果送给大家,我们要说什么呢?
三、活动拓展
1、好听的声音——倾听各种声音,根据声音猜测物品。*倾听会唱歌的车,猜猜这是什么车*倾听会唱歌的乐器声,猜猜这是什么乐器……
2、好闻的气味*将各种有气味的调味品装入瓶中,让幼儿根据气味辨别物品
3、魔术盒——将软、硬等各种材质做的物品放入盒中,让幼儿通过摸一摸,辨别物品。
四、阅读区阅读
1、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提供相应的图夹文卡片。(听、闻、摸)
2、分类游戏(提供各种卡片)*根据食物不同的味道进行分类*提供魔术盒,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五、亲子游戏
(一)读本赏析《老鼠阿姨的礼物》为幼儿提供了间接刺激五种知觉的机会。我们知道,幼儿的五种知觉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手段。
随着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逐渐发育精细。各种知觉感官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幼儿发育正常,因此,提供五种知觉均衡发展的机会显得有为重要。
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种知觉为基础做出猜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及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幼儿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二)阅读重点与指导策略
1、在翻看绘本中,猜猜说说老鼠阿姨送了哪些礼物,知道用看、摸、闻、尝、听等方法可以判断。
2、成人在讲述故事中,可以让孩子复述四个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并说出它们相对的不同本领。
3、孩子跟着成人一起做做“这是我的……”的模仿游戏,从而熟悉自己的五官名称。也可拓展到了解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如:“这是妈妈的大腿---这是宝宝的大腿”等。
4、成人和孩子可以一起玩听、闻等游戏。如:根据叫声猜动物卡片;闻家中香水、酒等日常用品,灵敏幼儿的感觉。
(三)评价小贴士能根据物体的声音说出物体的名称。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所摸的物品。品尝食物后会按食物的味道(甜、咸、辣等)进行分类。
(四)亲子操作:老鼠阿姨送给小动物的糖果礼物不小心被打翻了。
热心的小朋友,你能帮忙把滚出来的糖果捡起来吗?撕下一旁的糖果图片,按照它们的形状粘贴在糖果盒相应的位置上,看看都放对了吗?
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糖?(本页横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