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太平宫的“璇玑玉衡”
(2009-04-16 18:59:01)
标签:
庐山道教宫观太平宫九天使者庙璇玑玉衡文化旅游 |
分类: 诗词歌赋 |
唐代,崇道之风,席卷朝野。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命为太上老君的后裔,道教位于三教之上。《述异记》记载,唐开元十九年 (731年)8月21日晚,唐玄宗梦见一个朱衣金冠的神仙乘舆天降,进宫褐见,自称为九天使者,受玉帝旨意巡视人间事,需要在庐山西北麓建馆修炼,五百年后将造福于天下生民。唐玄宗遂命皇宫画家吴道子根据他梦中所见精心绘制了一幅九天使者像,下诏江州太守独孤正在庐山西北麓择地兴建一座殿宇轩昂、楼阁鼎峙的道观——九天使者庙。唐玄宗赐额敕画,诏集高道,设斋建醮,大供道观,将其提高到与五岳真君庙并列的崇高地位。同时,诏令天下学士杜撰庙碑文。皇上亲赐精荧发光的异石,置于宫中的宝石池。从唐至宋,九天使者庙,几经拓置,“糜费不可胜纪”,被誉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道侣云集,“常三数千人”。据诗人陆游所记,庙中钟鼓二楼,高达十余丈。累砖而成,栏棚翚飞,工艺精良,岿然对峙,气势雄伟,叹为观止。每楼耗资在三万钱以上。
太平宫 (九天使者庙)在历史上迭遭破坏,殿堂楼阁颓废殆尽,碑碣书画,无一幸存,仅“璇玑玉衡”奇迹般残存下来。
璇玑玉衡,一说是我国古代道人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即浑天仪的前身,璇玑则是浑仪的一个部件;一说是指北斗七星,因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合称漩现。长时间未作定论。
“璇玑玉衡”高 105厘米,最大直径84厘米,生铁铸造而成,重吨余,表体留有“岁次癸未七月(原铸字不详)”。经考证为明朝嘉靖二年(1523)由匠人张文进铸造。残存的实物由上下两截组成。下截形如倒覆之甑,上截推之可转,中铁广厚经尺,上下四旁,俱有图翅,长半尺许,周围拱之。其中向下一翅,与下覆甑柄凿相含,如石磨中轴眼,推之圆转如轮。
璇玑玉衡为何用物,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1990年,甘肃省政协委员张巨湘根据庐山气象院提供的线索,查阅了大量古今天文文献,并结合现代天文理论,终于揭开了失传460多年的庐山古天文仪的面纱。
这年年底,在安阳市召开的周易与现代科学技术研讨会上,张巨湘向与会者展示了由他绘制完成的《庐山璇玑玉衡》原图。他介绍说:复原后的这件“璇玑玉衡”,共分为三层,比现残存实物多了一层,上层由标有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的天盘组成,中层为“铁棱角”,起着枢纽轴承作用;下层则由底座固定,底座上分别标出后天八卦十二时表,五行方位,起地盘作用。张巨湘认为,庐山太平宫“璇玑玉衡”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精华,在国内实属罕见,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和科技史的研究均有很高的价值。它也说明,中国古代道教对推动古天文学的研究所作的杰出贡献。
璇玑玉衡
【中文词条】璇玑玉衡
【作 者】李鉴澄 李迪
璇玑玉衡(璇璣玉衡)
1.亦作"璇玑玉衡"。亦作"琁机玉衡"。2.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