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骤增莫乐观
7月10日A股收盘之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6月份的外贸数据。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环比增长11.2%。其中,
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环比5月增长7.5%,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环比增长15.6%,6月份实现贸易顺差82.5亿美元。数据远出于市场预期,尤其是进口数据。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5.9亿美元,下降25.4%。累计贸易顺差969.4亿美元,下降1.3%,净减少13亿美元。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今年上半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599.7亿美元,同比下降20.9%;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20.9亿美元,同比下降16.6%;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99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1%。
我们这里主要谈谈进口,6月的进口降幅大幅收窄,相关市场人士就得出了下列结论:我国经济复苏已经非常明显,投资高速增长,内需的稳步增强,带动了强劲的社会需求,并从中国进口实物量来看,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实现正增长,另外,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反映出口订单状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7个月上升。
然而,我们就能这样乐观吗?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37.1%。其中,铁矿石进口3亿吨,增长29.3%,进口均价每吨76.2美元,下跌44.6%;原油进口9077万吨进口,微增0.3%,进口均价每吨344.9美元,下跌52.1%;大豆进口2209万吨,增长28.2%,进口均价每吨411.8美元,下跌29.6%.........
不知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可以说明一点,进口总额的狂降以两个变量有关,一是数量,二是价格,当价格下跌幅度明显大于数量时,说明价格占剧主导地位,通俗一点讲,6月份的进口数据之所以比5月份来的好看一些,我想这是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所致,而不是需求数量的大幅增加。
这也是我个人对进口骤增不能盲目乐观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2个原因,其一,我们以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最新数据来说明,德国5月份出口额小幅增长,较上月增长0.3%,但较上年同期下降24.5%。德国5月份进口额较上月下降2.1%,较上年同期下降22.6%,这尽管表明德国经济衰退程度正在减弱,但更多表明国内需求依然疲弱。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情况稍微好转一些,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输入,使得我国的进口小幅增长。其二,我们真正需要的高新技术进口产品没有太明显改善,以钨为例,粗放式的开采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卖到日本后,人家再次开发,反过来把次高新的技术高价卖给我们,而最高端的技术当然是留给自己,没有这些高技术的进口,我国经济谈何快速发展。
但不管怎么说,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来看,从美国、欧洲的股市来看,对经济复苏的担忧,导致了它们最近的绵绵阴跌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复苏之路必然多变。
温馨提示:笔者所写文章,其中涉及到的宏观、行业、证券市场各品种行情等数据,皆来自于官方或权威机构。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投资建议,都属个人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