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晓慧:银行坏帐,有近忧更有远虑

(2009-07-07 16:50:09)
标签:

财经

经济

坏帐

近忧

陈晓慧

股票

银行坏帐:有近忧,更有远虑


前言:

    从目前的新增新贷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在7万亿左右,按这样的速度,全年新增贷款量将达10-12万亿,甚至更多,相关部门屡屡提出要控制信贷总量,但在GDP目标下,不得不继续往市场中砸钱,不断流入实体经济,流入房地产市场,流向股市。因此,银行坏帐不可避免,市场主流观点是,短期内不用太过担心,从远期来看,随着经济的复苏,坏帐问题也会跟随解决,那么,果真如此吗?

 

资金的逐利性决定货币流向:

    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规划,10大产业振兴规划,家电、汽车下乡等等刺激经济复苏的各项政策,都需要钱,当09年的财政预算还远不能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时,货币政策就发挥了显著作用,加上货币的乘数效应,整体流入市场的资金将更加巨大,这些大量的资金首先将流向国有中大型企业,用于他们的自救再生产,众多国企在这么多资金的推动下,复产当然可以实现,除了及少数行业以外,多数行业后来发现,尤其是制造性企业和出口相关度较大的周期性行业。复产了,可是卖不出去,之前的高成本的产能过剩局面没有预想的那么快消化,现在又新增了一批产能。

    企业要生存,怎么办?

    有了,把信贷资金去投资房市,投资股市。于是,我们可以看多,目前的众多“地王”,他们大都是被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所中标。比如市场上闹的沸沸扬扬的北京广渠路15号,它的东家中化方兴在行业内没有什么太大名气,但它的实际控制人中化集团(中国最大的全肥种、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化肥企业)实力可不容小视。

    可见,在高价拿地上,国企丝毫不逊色于民企。如果后期房地产市场出现高泡沫,那么,国企的这种短视行为当负相当大的责任。不过我个人倒发现可能的一个有利处,起码国企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猫腻会比普通开发商少一些,甚至,能实实在在的降低房价,不过,按这样的高价低来计算,我们将又会是一厢情愿。由于房地产银行的紧密度,当泡沫最终被捅破时,银行的坏帐便将大幅增加,当然,股市的相关风险这就不多费笔墨了,时间点也不会太远,也许就在今年4季度。——这是近忧 

 

财政买单是处理坏帐的惯例:

    据市场人士估计,现在国内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70万亿,而不良资产总额在6000亿元左右,尽管这样的数据可信度不高,但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新增贷款带来的未来几年内银行不良资产快速上升将不可避免。我们不得不提下几大国有银行上市时(这也是上一轮银行坏帐期),财政买单1.4万亿,今年下半年可能上市的农行可能获得6000-8000亿的“财政补贴”,即使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清理旧帐,但这也仅是一小部分。

    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银行都已经上市,管理体制等方面比10多年前的模式有很大改进,但很多事实的产生并不是个人或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能改变的。

    比如,4万亿投资计划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良贷款,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将是必然的。房市、股市、个人欺诈、贪污以及信用卡市场也都是坏帐产生的原因。但坏帐并不是国内银行的专利,本次美金融危机让美国人也用到了财政给银行买单的方法。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经济真能显著复苏,百姓真正富裕了,银行作为国家、企业、民众的垫脚石,用我们充裕的财政再次买单也不是不行,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这是远虑 

 

    目前,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量是负增长的,这个问题如能逐步解决,坏帐或许会来的温和一些。

    温馨提示:笔者所写文章,其中涉及到的宏观、行业、证券市场各品种行情等数据,皆来自于官方或权威机构。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投资建议,都属个人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