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在疫情中守护心理的健康

(2020-03-21 08:03:29)
标签:

疫情

心理健康

守护

放下手机

记住5条

转发两篇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邬金媛有关疫情中守护心理健康的文章


COVID-19疫情肆虐 在澳洲的你记住这五条避免心理受创



在疫情等重大社会创伤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人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虽然基于事实的新闻有助于掌握疫情动向,但如果让生活全部染上悲观的底色,会威胁到我们的心理安全。这里有来自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邬金媛(Queenie Wu)的专业建议。


“每天不停地看微博和朋友圈传的疫情最新消息,越看越恐慌,然后更想看”

“心情差吃不下东西,没生病但是焦虑的胸闷、气短”

“真的不能再看了……每天看着这些新闻,感觉自己快疯了”

“刚有好转的抑郁又卷土重来,每天很绝望,忍不住的哭”

……

在疫情等重大社会创伤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人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虽然基于事实的新闻有助于掌握疫情动向,但如果让生活全部染上悲观的底色,会威胁到我们的心理安全。

对于种种情绪化的反应,我们需要理性化的反思来保护自己。尤其需要警惕,我们或家人是否陷入了以下几种思维误区:

非黑即白 / 全好或全坏

反应:一听到死亡数字上升,立刻感到十分绝望;看到医护人员的科普,又认为一定能人定胜天。每天的情绪像是坐过山车,几次起起伏伏之后,只觉得疲惫不堪。

反思:病毒确实危险,但我们具有相当的医疗能力和防控能力,事情的确不会立刻好转,但也不会糟糕至极。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较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贡献。

否定正面信息的悲观主义


反应:对于医疗物资短缺、潜伏期长等负面信息的印象格外深刻;但很少想到轻症也可自愈、各地防控措施正在有效执行等正面事实。在好消息和坏消息中,更倾向于马上关注坏消息,即使好消息来源可靠,而坏消息很可能是谣言。因此惶恐不安。

反思:多多关注正面消息,更利于树立信心、稳定情况并解决问题。花些时间与朋友、家人讨论你看到的好消息和事实,以及这些情况的意义。

滑坡谬误


反应:想到潜伏期长,就马上想到有很多移动的病毒,然后觉得事态已经完全失控,然后就怕自己和家人感染,然后就想到要死了……

反思:潜伏期长的同时,也有自愈的可能;各地已经加紧在排查和监控传染路径;即使本地已有确诊病例,人们依然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新型肺炎并不是绝症。

宿命论 / 灾难论


反应:“据说比SARS严重十倍以上”、“有好几万瞒报病例”、“一个人传染一家人都没命”等,忍不住相信最坏的可能性。

反思:谣言正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而生。不信谣、不传谣,关注事实和可靠信息。

情绪化推理


反应:“大家都这么恐慌,这次肯定完蛋了”、“专家都说怕了,肯定没救了”、“我从来没感到这么绝望过,这次一定是大灾难”,把负面情绪作为证据,基于情绪而不基于事实进行非理性判断。

反思:情绪不是事实。负面情绪引发负面思考,又引起更大的情绪,这个滚雪球效应是不理智的。

除了这几种常见的思维陷阱,还有网络暴力和社交孤立,也在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

我们可以尽力为自己设置安全区,不听不看可能有网络暴力语言的内容。

如果担心回澳会遭到区别对待/遣返,首先警惕谣言,然后理性认识到澳洲政府及相关部门会进行合理的应对。对于留学生来说,也可安排好抵澳后进行自我隔离,联系老师或学校主动说明情况和你的计划,相信可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注:3月20日开始澳洲已经禁止非澳洲公民/永居的海外人士入境。)


 

疫情中守护心理健康第一步:暂时放下手机

面对疫情压力,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自查和自我干预,多多使用理性思考来替代情绪化反应,所以,记住第一步便是放下手机、限制每日接收负面信息的时间(本文来自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邬金媛QueenieWu)。

“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不过,当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很难相信。人世间流行过多少次瘟疫,不下于战争。” (加缪《鼠疫》)
面对疫情压力,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自查和自我干预,多多使用理性思考来替代情绪化反应,可参考下文介绍的实用方法保护情绪健康。如果你感觉难以摆脱悲观的想法和负面情绪,例如:
非常恐惧,无法感觉到安全 无法停止焦虑和担心
对自己/其他所有人/事情的发展完全失去信心
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 感觉无助/空虚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在社交上变得退缩,自我孤立
睡眠状况恶化,失眠或嗜睡
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或厌食 疑病,常常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已感染病毒

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反应,并持续2周无明显好转,应当及时寻求心理治疗。
如何守护情绪健康?以下是几点建议。

限制每日接收负面信息的时间
无节制的接收负面信息,对心理健康和防控疫情都没有帮助。你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和睡觉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新闻吗?我们建议设定一些限制,比如:每天下午看新闻关注疫情进展,其他时间不主动点击新闻。如果群聊中的新闻难以避免,每天给自己设定安全时间,放下手机做其他喜欢的事情,例如看电影、看书、在家锻炼/做瑜伽等。
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关注积极内容
多多留意积极消息,例如有效防控措施、新增痊愈患者等。疫情没有权力取消你的快乐。重温一下最爱的电视剧?或是看个喜剧片?
守护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和愉悦感
花一些时间想想,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依然可以进行?为自己制定一个适合现在的生活routine吧。

获得控制感
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中、向家人尤其老人进行科普、捐款捐物……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分清你所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做好力所能及的,其他事情相信有专业人士在努力。
保持社交和人际支持
每天都和朋友网上聊天或通话、给家人打电话拜年、陪伴父母等,尽量聊聊疫情以外的事情。偶尔感到心情低落或烦躁,向朋友或家人说一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