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内鲜为人知的朱氏三兄弟:在美少年坎坷,最终既上了名校,又改变了世
(2016-07-24 15:38:10)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孩子教育经验良方 |
(2016-07-17 22:18:47) 下一个
原创 2016-05-23 车勇 美国留学妈妈圈
兄弟三人,老大从小学霸,老二成绩平平,老三叛逆,高中辍学。而最终殊途同归。不仅上了名校,也改变了世界,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朱氏兄弟。
攀藤:特指以考入“长青藤”等美国著名大学为目的的教育学习过程。
揽月:特指实现“美国梦”,成就人生大目标:尽己所能改变世界。
看看这万分励志的华裔兄弟的成长故事。
攀藤篇
朱氏夫妇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赴美留学,丈夫取得美国工程类名校化工博士学位,妻子在同一所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丈夫得到一所美国中西部名校的教职,夫妻俩在美国中西部安家,先后育有三个男孩,朱大、朱二和朱三。
三个孩子性格各异:朱大成熟、有责任心;朱二好动、好奇心强;朱三独立、叛逆。朱父朱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把家搬到了纽约长岛。朱父转到了纽约一所不著名的理工学院任教,朱母为了三个孩子的教育作了家庭主妇,朱家兄弟进了长岛好学区的公立学校。
朱大在高中成绩稳列年级第一,成为加权GPA破了该校记录的超级学霸及学校明星。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
朱二成绩不突出,在和哥哥同一所学校里,总是处在妄为“朱大之弟”的阴影里。但是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陶醉于在家里的车库和厨房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擅长画画,且热衷体育运动,喜欢各种球类并苦练撑杆跳。苦于亚裔身材,最终也没能进入学校田径队。缺乏正规训练,自学成材的网球为他争得了高中网球队三年替补队员的席位。
申请大学时想学物理,被父亲建议:物理是天才们搞的学问(言下之意,是像你哥那样的学的),你有点画画的才能,学个建筑吧。朱二不听从父劝,考入纽约州的Rochester大学,学习物理。至此摆脱了哥哥的压力,潜心作自己。
朱三承受着学霸哥和才艺哥的双重压力,却也不为所动,我行我素。他经常逃课逃学,却广交朋友,自行投入社会大课堂。在朱三16岁那年,他和他的小伙伴创造了一项:用一张地铁票,用最短时间(22小时11分半)游遍纽约城所有地铁站的纪录,这项纪录还被收录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是,这样的“成就”似乎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朱三的叛逆到了一个程度,高中没有结束就辍学了。直至离家出走,到远在西海岸的洛杉矶,靠自己打工维生。
至此,大家会认为:朱家的攀藤教育成功率1.5/3,成了一个,废了一个,还有一个半成品。
职业篇
朱大从普林斯顿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顺利进入麻省理工(MIT),并取得MIT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突然感觉自己想学医,又考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医,花了7年时间取得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在经历了住院医、Fellowship等培训后,拿到美国医师执照,并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教授。
朱家大哥Gilbert
朱二从Rochester本科毕业后,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做了2年博士后,然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成为一名研究员。在Bell Labs做了9年纯科研后,希望也同时能够教书育人,于是转入斯坦福大学成为物理系教授。
再来说说朱三,朱三在洛杉矶打工,亲身体验人间冷暖,曾在唐人街教移民学英语,并深深体会到不会英语,没有受过教育的华裔移民的艰辛。朱三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小宇宙爆发。
靠自学,朱三申请进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尽管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做什么,但是朱三在UCLA一阵狂学猛学。在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UCLA的社会学硕士和博士。这一年朱三才22岁。从此,朱三的“学渣”逆袭一发而不可收,仅用三年时间又拿下了耶鲁大学的法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并取得了哈佛“杰出毕业生”奖(Magna Cum Laude)。
从来没能拿到过高中文凭的朱三在他25岁那年共收获了含金量很高的5个学位。单就学业成就而言,应该说是超越了他的两个哥哥。然后,朱三成为了一名律师,在实践中再次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出庭诉讼律师。
揽月篇
多年以后,朱三成为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董事。作为一名出庭诉讼律师,他创造了35个重大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全胜纪录,包括赢得针对微软、苹果、三星等业界巨擎的著名诉讼官司,为客户赢得了累计超过5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赔偿金。
他先后获得了南加州“第一强律师”、全美“最佳知识产权律师”、全美“顶尖十大出庭律师”等荣誉。朱三热衷于社区公益事业,对教育、医疗及亚裔社区建设捐资出力,他个人及他率领的律师所常常对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和亚裔社区进行数百万乃至千万美元的慷慨豪捐。他被母校UCLA授予“最高杰出成就奖”,被哈佛大学校友会选为校董会成员。
朱家老三Morgan
朱二历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在斯坦福创建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在1997年,因其在Bell Labs的一项科研成果“激光冷却”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之后,转到母校UC Berkeley,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主任。2009到2013年作为奥巴马内阁的一员,出任第12任美国能源部长,任期内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应用。
朱二在2009年被当年没敢申请过的哈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作为特邀嘉宾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颇具幽默感的朱二在这次演讲里打趣说:“可以向妈妈汇报,也获得了哈佛的学位,终于和哥哥弟弟打成了平手”。如今,朱二近乎狂热地把研发和推广低碳新能源技术,为人类解决温室效应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及公益,在继续努力奔跑着。
朱家二哥Steven
朱大仍然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任肿瘤科医生及生物化学教授,获得过一些美国基金会授予的科研奖项以及多次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教学奖。同时,更因为是朱二和朱三的哥哥而闻名。
背景篇
以上内容均为有据可查的真人真事,无虚构内容。
朱大:朱筑文(Gilbert Chu)
朱二:朱棣文(Steven Chu)
朱三:朱钦文(Morgan Chu)
朱父:朱汝瑾:江苏太仓人,1936年从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留学美国MIT。1946年获得MIT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和布鲁克林工学院,1964年被选入台湾中研院院士。2000年去世。
朱母:李静贞: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经济学系,MIT工商管理硕士。著名水利学家李书田之女。
朱外祖父:李书田:1923年以第一名毕业于北洋大学。留学美国,获Cornell大学博士。1927年回国,任北洋大学教授。后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等职。抗战后,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前往台湾,次年赴美国定居。
下面是美国网站对朱氏三兄弟的介绍:
Gilbert Chu (Chinese: 朱筑文) is an American biochemist. He is a Professor of Medicine (Oncology) and Biochemistryat the Stanford Medical School.
原创 2016-05-23 车勇 美国留学妈妈圈
兄弟三人,老大从小学霸,老二成绩平平,老三叛逆,高中辍学。而最终殊途同归。不仅上了名校,也改变了世界,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朱氏兄弟。
攀藤:特指以考入“长青藤”等美国著名大学为目的的教育学习过程。
揽月:特指实现“美国梦”,成就人生大目标:尽己所能改变世界。
看看这万分励志的华裔兄弟的成长故事。
攀藤篇
朱氏夫妇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赴美留学,丈夫取得美国工程类名校化工博士学位,妻子在同一所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丈夫得到一所美国中西部名校的教职,夫妻俩在美国中西部安家,先后育有三个男孩,朱大、朱二和朱三。
三个孩子性格各异:朱大成熟、有责任心;朱二好动、好奇心强;朱三独立、叛逆。朱父朱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把家搬到了纽约长岛。朱父转到了纽约一所不著名的理工学院任教,朱母为了三个孩子的教育作了家庭主妇,朱家兄弟进了长岛好学区的公立学校。
朱大在高中成绩稳列年级第一,成为加权GPA破了该校记录的超级学霸及学校明星。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
朱二成绩不突出,在和哥哥同一所学校里,总是处在妄为“朱大之弟”的阴影里。但是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陶醉于在家里的车库和厨房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擅长画画,且热衷体育运动,喜欢各种球类并苦练撑杆跳。苦于亚裔身材,最终也没能进入学校田径队。缺乏正规训练,自学成材的网球为他争得了高中网球队三年替补队员的席位。
申请大学时想学物理,被父亲建议:物理是天才们搞的学问(言下之意,是像你哥那样的学的),你有点画画的才能,学个建筑吧。朱二不听从父劝,考入纽约州的Rochester大学,学习物理。至此摆脱了哥哥的压力,潜心作自己。
朱三承受着学霸哥和才艺哥的双重压力,却也不为所动,我行我素。他经常逃课逃学,却广交朋友,自行投入社会大课堂。在朱三16岁那年,他和他的小伙伴创造了一项:用一张地铁票,用最短时间(22小时11分半)游遍纽约城所有地铁站的纪录,这项纪录还被收录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是,这样的“成就”似乎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朱三的叛逆到了一个程度,高中没有结束就辍学了。直至离家出走,到远在西海岸的洛杉矶,靠自己打工维生。
至此,大家会认为:朱家的攀藤教育成功率1.5/3,成了一个,废了一个,还有一个半成品。
职业篇
朱大从普林斯顿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顺利进入麻省理工(MIT),并取得MIT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突然感觉自己想学医,又考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学医,花了7年时间取得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在经历了住院医、Fellowship等培训后,拿到美国医师执照,并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教授。
朱家大哥Gilbert
朱二从Rochester本科毕业后,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做了2年博士后,然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成为一名研究员。在Bell Labs做了9年纯科研后,希望也同时能够教书育人,于是转入斯坦福大学成为物理系教授。
再来说说朱三,朱三在洛杉矶打工,亲身体验人间冷暖,曾在唐人街教移民学英语,并深深体会到不会英语,没有受过教育的华裔移民的艰辛。朱三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小宇宙爆发。
靠自学,朱三申请进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尽管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做什么,但是朱三在UCLA一阵狂学猛学。在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UCLA的社会学硕士和博士。这一年朱三才22岁。从此,朱三的“学渣”逆袭一发而不可收,仅用三年时间又拿下了耶鲁大学的法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并取得了哈佛“杰出毕业生”奖(Magna Cum Laude)。
从来没能拿到过高中文凭的朱三在他25岁那年共收获了含金量很高的5个学位。单就学业成就而言,应该说是超越了他的两个哥哥。然后,朱三成为了一名律师,在实践中再次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出庭诉讼律师。
揽月篇
多年以后,朱三成为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董事。作为一名出庭诉讼律师,他创造了35个重大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全胜纪录,包括赢得针对微软、苹果、三星等业界巨擎的著名诉讼官司,为客户赢得了累计超过5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赔偿金。
他先后获得了南加州“第一强律师”、全美“最佳知识产权律师”、全美“顶尖十大出庭律师”等荣誉。朱三热衷于社区公益事业,对教育、医疗及亚裔社区建设捐资出力,他个人及他率领的律师所常常对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和亚裔社区进行数百万乃至千万美元的慷慨豪捐。他被母校UCLA授予“最高杰出成就奖”,被哈佛大学校友会选为校董会成员。
朱家老三Morgan
朱二历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在斯坦福创建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在1997年,因其在Bell Labs的一项科研成果“激光冷却”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之后,转到母校UC Berkeley,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主任。2009到2013年作为奥巴马内阁的一员,出任第12任美国能源部长,任期内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应用。
朱二在2009年被当年没敢申请过的哈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作为特邀嘉宾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颇具幽默感的朱二在这次演讲里打趣说:“可以向妈妈汇报,也获得了哈佛的学位,终于和哥哥弟弟打成了平手”。如今,朱二近乎狂热地把研发和推广低碳新能源技术,为人类解决温室效应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及公益,在继续努力奔跑着。
朱家二哥Steven
朱大仍然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任肿瘤科医生及生物化学教授,获得过一些美国基金会授予的科研奖项以及多次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教学奖。同时,更因为是朱二和朱三的哥哥而闻名。
背景篇
以上内容均为有据可查的真人真事,无虚构内容。
朱大:朱筑文(Gilbert Chu)
朱二:朱棣文(Steven Chu)
朱三:朱钦文(Morgan Chu)
朱父:朱汝瑾:江苏太仓人,1936年从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留学美国MIT。1946年获得MIT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和布鲁克林工学院,1964年被选入台湾中研院院士。2000年去世。
朱母:李静贞: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经济学系,MIT工商管理硕士。著名水利学家李书田之女。
朱外祖父:李书田:1923年以第一名毕业于北洋大学。留学美国,获Cornell大学博士。1927年回国,任北洋大学教授。后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等职。抗战后,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前往台湾,次年赴美国定居。
下面是美国网站对朱氏三兄弟的介绍:
Gilbert Chu (Chinese: 朱筑文) is an American biochemist. He is a Professor of Medicine (Oncology) and Biochemistryat the Stanford Medical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