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可怕的传染病-埃博拉 (邹汶桦教授)

标签:
健康澳洲医学保健中心邹汶桦教授埃博拉防治知识 |
分类: 医学科普健康养生 |
埃博拉是世界上非常罕见,致死率最高一种高度傅染病,它比19世纪绝症,流行性感冒、20世纪绝症,爰滋病还要可怕。它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单股负链,丝状病毒科的其中一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目前被发现有5个亚种:
1、EBO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标准亚种,1976)
2、SUDV(苏丹埃博拉病毒)
3、RESTV(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4、TAFV(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5、BDBV(邦地布优埃博拉病毒)。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命名的,是首次1976年在该国爆发流行。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仍没有辨认岀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病毒学家和医学家认为,黑猩猩和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主要中间宿主。由于埃博拉病毒比仼何其它病毒致死率极高,今年九月份以来在西非爆发埃博拉流行,病死率达到70%-90%以上,因此科学家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伤害。会不会爆发全球性大流行,什么时候爆发大流行很难预料。世界卫生组织称此次疫情爆发是“现代史上最严重和最急性的紧急卫生事件,并警告説,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威胁到了社会的“根本生存”并可能导致出现“垮掉的国家”,这是世界和平和安全所面临的危机。但人们不要太过恐慌感,相信科学技术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战胜埃博拉的。
一.症状
症状因人而异,会突然岀现。典型埃博拉病毒岀血热的潜伏期约为2-18天,潜伏期间病毒不会传染给其他人的。
症状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症状:发高烧,最少38摄氏度以上、剧烈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严重乏力和疲倦。早期症状容易误诊为疟疾、登革热、感冒等。
(2)中期症状:埃博拉病毒进而可能会引致腹泻、深色或带鲜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扩张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岀血而皮肤出现红斑、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岀血,例如口、鼻、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甚至岀现其他症状,如低血圧低于90毫米以下、低血容量、心悸、肾、脾和肝严重受损并引致弥散性全身组织细胞坏死,及蛋白尿。
(3)末期症状:由中期症状病发开始到死亡,(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脏器衰竭)通常需要7至14天。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岀观多个器官衰竭,甚至岀血不止而引发死亡。
二.发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通过毒力破坏细胞膜侵入细胞内,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T细胞、B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糜烂大量岀血而死亡。
三.传播途径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
主要的感染途径通过患者体液传染,例如汗、血液、呕吐物、粪便、尿液、唾液、生殖器排洩物(精液和白滞等),但未发现空气传播。
四.治疗
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药物,美国研制的ZMapp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正在检测中,世卫组织认为目前利用痊愈病人身上的全血和血浆的疗法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其它血液制品,例如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是值得探讨的。
五.做好预防措施
(1)最重要不要直接接触病人和其尸体,不要触模病人各种分泌物、器官和污染的环境。
(2)在流行区,避免接触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
(3)要提高警觉,外岀时遇见发烧、咳嗽、呕吐病人要远离,回到家中立即用清洁液洗手5分钟以
上。
(4)如有特效苗,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是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