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与包茎诊治——方宗智
(2014-07-17 19:11:15)
标签:
健康澳洲医学保健中心讲座小儿隐睾与包茎诊治 |
分类: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
主讲人: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方宗智
隐睾症
隐睾症是指男婴在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同侧阴囊内。也称睾丸下降不全。
睾丸在胎儿发育时期和肾脏一样位于后腹膜腔,然后由胎儿体内内分泌系统作用和睾丸系带牵引,经由腹股沟管的内环外环进入阴囊。在七个月胎儿睾丸的位置就在腹股沟区,在九个月胎儿睾丸才会进入阴囊内。这也就是早产儿易有隐睾问题,因为睾丸还不到进入阴囊时间。
胎儿期
腹膜后腰部(胚胎12周)——→腹股沟管(胚胎7个月)——→阴囊(胚胎9个月)
三、
睾丸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机械物理和内分泌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睾丸下降过程半途停顿,造成睾丸未能降至阴囊。
1、
2、
·
·
大多数停留位置:
腹膜后8%,腹股沟管72%,阴囊上方20%
隐睾发生率:
足月产男婴2%,早产男婴20%,1岁以上男婴1%
资料统计:单侧隐睾占2/3以上,双侧隐睾占1/3以下。有70%患儿未能及时治疗。
四、
1、
隐睾特别是双侧隐睾受稍高体温影响(高1-2°C),使隐藏睾丸组织发育不全,不能产生成熟精子而不育。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在2岁之后隐睾的造精细胞数量已明显减少。
2、
单侧隐睾由于对侧睾丸仍能分泌性激素,因此夫妻生活不影响,但双侧隐睾由于睾丸发育受阻,性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夫妻生活。
3、
睾丸在异常高温环境中生长发育,使睾丸细胞极易癌变,发生率是正常35倍。
4、
睾丸在腹股沟区,位置表浅固定,极易损伤,而且隐睾丸极易扭转,类似急腹症症状。
5、
隐睾特别是双侧,在阴囊无睾丸,阴囊发育又小,使患者自卑,出现心理异常。
五、检查
1、
先立位检查,如果触诊不满意,应采取仰卧位检查,检查应该在温暖室温下进行,否则触诊可引起提睾反射,睾丸会回缩阴囊高位或内环处,这种现象称之假性隐睾,不需治疗。
2、
对于摸不到睾丸的隐睾,可采用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这些检查特异性差,只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采用腹腔镜检查,可明确睾丸位置。
六、治疗
1、
治疗目的:促进睾丸发育,增加睾丸酮分泌,促使睾丸下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IU,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共5周,一月后随访。本法成功率不高,约20%左右,一般来说低位隐睾可试用。
2、
手术是隐睾症的主要治疗方式。
·
·
1)
2)
Ø
Ø
3)一侧有高位隐睾而对侧睾丸正常,且患者年龄偏大5-8岁以上,为防止癌变,可行隐睾切除术。
4)植入人工睾丸:如考虑心理和外观因素,可植入人工睾丸。
·
1-2岁手术者成年后87.7%有正常生育能力;3-4岁手术者成年后只有59.1%有正常生育能力;单侧隐睾术后生育力80%; 双侧隐睾术后生育力只有50%。
包茎
一、概说:
包茎和包皮过长是众多男人特别是中国男人普遍问题,我国成年男性29%有包皮过长,9%有包茎。包皮指阴茎皮肤在阴茎头处褶成双层皮肤,它含有很多的神经感觉末梢,对阴茎形成一活动外套,能增加性的感应程度。包茎是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而且不能上翻至阴茎冠状沟。
二、包茎分类
1、生理性包茎:新生儿至2-3岁,包皮内面和龟头表面有轻度粘连,因此不能上翻,属正常情况,称为生理性包茎。
2、真性包茎:指3岁以上包皮仍不能上翻者。
3、继发性包茎:由于创伤、感染等原因,造成包皮口疤痕形成使包皮不能上翻。
4、嵌顿包茎:是包茎合并症,包茎之包皮被翻转至龟头上方,而未及时复位,在冠状沟形成一狭窄环,阻塞阴茎头,而引起水肿。
5、包皮过长:3-4岁以后,包皮能上翻,但仍将尿道口盖没称为包皮过长。
三、临床表现
1、反复性包皮龟头炎
2、包皮下白色肿块
3、排尿困难
四、危害性
1、局部和上行性感染
2、小阴茎
3、诱发癌变
4、影响夫妻生活
5、影响女方生殖器健康
五、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小儿包茎的主要方式,主要方法为:
·
·
上述二方法可以结合采用,成功率达70%以上,特别适用年幼儿童。
(二)手术治疗
主要为包皮环切术
·
·
·
1.
2.
3.
4.
5.
6.
六、包皮发育观点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