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澳洲紫薇
澳洲紫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804
  • 关注人气:7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内障手术及其相关问题

(2013-04-18 17:00:07)
标签: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眼科

稽训传教授

白内障

手术

健康

分类: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白内障手术及其相关问题

澳大利亚医学保健中心眼科稽训传教授


一、晶体的解剖生理概述

白内障手术及其相关问题

晶体是发生白内障的靶组织。

晶体是位于眼球内前端的一个豌豆形透明组织。成人晶体的中央厚度约为5毫米,横径约为9毫米。它靠着纤细透明、为数众多的悬韧带与睫状肌相连,悬挂在虹膜后面。晶体不仅透明,且有弹性,当睫状体的肌肉收缩时,晶体依靠它本身的弹性,使其前后径增加(即变厚),屈光力也增强,以适应看近目标的需求,称为调节。45岁以后,弹性逐渐减退,屈光力衰减,看书读报日益困难,必须配戴眼镜矫治,称为老视(老花眼)。

 

晶体的前面有一层上皮,是晶体的生发中心。整个晶体由一层透明的囊膜包裹。晶体内的纤维均从上皮演变而来,层层叠叠逐渐向中央靠拢,水分逐渐减少,形成核心。晶体的重要成分为蛋白质,约占总量的35%,其余65% 为水分。蛋白质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蛋白,前者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后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此外还有谷胱甘肽、维生素C、钾、钠离子等等。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主要依赖以房水为主的眼球内其它液体来供应。晶体上皮有活跃的代谢功能,晶体囊膜参与离子交换,它们对保持晶体的透明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白内障?有哪些不同种类?

从病理学角度来说,凡透明的晶体组织内,在排除外来异物的前提下,产生了不透明的成分,使晶体的光学性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虽然尚未引起患者的视觉障碍,都可称为白内障。但从临床的观点而言,往往只有在晶体混浊到达某种程度,足以阻止或干扰光线的通过而产生视力减退时,才被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类型依据发生原因,不同形态,甚至不同色泽而有不同名称,最常见的类型大都以发生的原因而冠名:

1、先天性      2、年龄相关性(老年性)   3、外伤性     4、放射性   

5、并发性      6、代谢性      7、药物性    等。

 

三、白内障的治疗

迄今为止,尚无公认的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或防止它的发生,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已经混浊,且妨碍视力的晶体——白内障。

手术的目的,尽可能彻底清除与混浊的晶体物质,包括它的残存上皮细胞,但又能保留透明而完整的后囊膜,同时植入适当屈光度的人工晶体。术中尽可能少干扰眼球内的其它组织,还应尽可能维持眼球内的适当压力,不使过高或过低,并维持眼球的基本形态。这些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术中并发症多,后遗症也常见。

1、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前的手术方法:

a、囊内摘除           b、囊外摘除

切口大,术中眼内压完全消失,眼球变形,对眼内组织的干扰甚至损伤的可能性很大,切口需缝合,愈合时间长,术后反应及恢复期长,护理要求高,手术并发症多,需配高度远视镜片。

2、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手术方式逐步转变,目前已普遍采用超声乳化,前房内灌洗术及人工晶体植入,预后大为改观。

切口小,眼内压可控,眼球形态基本维持,对眼内其它组织的干扰及损伤很少,手术时间短,切口一般不需缝合,愈合迅速,恢复快,复明效果极佳。

 

四、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1、虹膜损伤,眼内出血

2、破囊不当,后囊破裂

3、玻璃体脱出

4、晶体乳化不完全,晶体物资残留

5、灌洗时压力不匀,前房多次消失,角膜内皮损伤

6、晶体核落入玻璃体腔

7、人工晶体植入位置不正,光学中心偏斜

 

五、术后易发生的异常情况

1、角膜水肿混浊

2、葡萄膜反应

3、人工晶体崁于瞳孔间

4、人工晶体偏位

5、后囊混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