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的临床运用和评价——吴熹教授
(2012-03-05 17:33:46)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支架临床运用健康 |
分类: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
供给心肌营养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主要干道口径0.3-0.5cm。血管硬化病变是从血管内膜开始,首要原因是血液生化成分的改变:高血脂。过高的胆固醇与单核细胞一起从血管内膜细胞之间的空隙渗入管壁,主导血管壁组织变性:内膜崩解,胶原纤维蛋白增生,钙质沉着,平滑肌游入,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形成粥样斑块。
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短暂的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若突然供血终止,严重持久地缺血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当前临床采用血管支架(STENT)重建血管,维持心肌正常供血,特别在抢救心肌梗塞呈现极好的效果,拯救无数生命。
支架的结构与性能
血管支架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成管状,其管壁呈网状带有间隙的金属支架。不锈钢除铁外,铬在表面呈微米的氧化铬(CrO2),防止生锈。制成不同长度与口径规格支架后,穿套在与其相匹配的气囊导管上,消毒后供临床使用。
支架性能:抗外压,具柔软性,透视下可定位,防滑脱移位外,应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应无毒,不致敏,不致癌,抗磁性,不干扰核磁(MRI),理化性能稳定,有抗凝血功能,但是至今尚无理想的材料构建支架。
支架的临床作用
支架仅作支撑住被扩张后的已硬化的血管,保持血流通畅。所以支架植入前,斑块硬化狭窄的管腔必须先以气囊导管扩张。支架置入在已被扩张的节段内,支撑管壁,抵抗该节段管腔的环形收缩力,达平衡时二者力量相等,方向相反,支架维持管腔通畅。支架弥补单纯气囊扩张后由于管壁的回缩而造成局部再狭窄。一个稳定支架表明它稳固地嵌入管壁内,为此支架须扩张到比该血管段应具备的正常内径大10-15%。
临床支架植入的三步骤
·
·
·
支架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意义
当前治疗冠心病有二种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支架介入。
搭桥术需要手术,大都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创伤大,对全身影响亦大,恢复慢,可能因手术及体外循环而出现各类并发症;相比之下支架介入显现较多的优点,不需体外循环,术前准备步骤少,只需局部注射1-2ml麻药即可,操作便捷,对全身影响极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支架的问世开创了人类治疗冠心病新的一页。
·
·
·
支架固有缺点及不良组织反应
·
·
·
·
支架性能的改进
为了改善支架介入后引起早期血小板血栓性再狭窄(支架介入后二周内发生),以及晚期平滑肌游走性增生造成的再狭窄(4-6周后发生),再次出现心梗的症状。必须对支架的材料进行结构改进修饰。并对支架表面进行药物涂层,构建新一代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支架。
抗凝血药肝素;抗平滑肌增生药鲨肝醇/雷他霉素。将此二类药物涂抹于支架表面成为涂层支架,改善了支架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减少了早期血栓形成和晚期平滑肌增生所形成的再狭窄。目前已被临床广泛运用,涂层支架又称脱洗支架,代替了原先的裸支架。
支架介入后必须抗凝及降血脂治疗
·
·
临床目前采用两类抗凝药合用:
调节血脂
支架的进展
所幸的是,涂层支架在脱洗完毕时,相当一部分支架表面已开始有内皮细胞攀附,将支架与血液隔离,避免了再狭窄的发生。已知支架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一些新的理论应运而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