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症 —— 支正平教授
(2012-02-04 06:24:29)
标签: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支正平慢性疲劳综合症健康 |
分类: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
一、
近半世纪来,随着人口膨胀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增,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发达国家的高层次科技和领导人员尤为突出。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正式定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2000年WHO统计此病波及工作人群的20—30%,以20到50岁为多,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中也不少见。美国每年有10万以上发病。日本每年死于过劳者约3万人,其中1/3 为猝死。。
二、
1.
2.
3.
4.
三、
1.
2.
四、
疲劳是人们正常的保护性抑制反应,休息后即可恢复。持久地疲劳,经过休息也不能恢复,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这就是病态。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面貌,机体持久不适,对外界环境不适应等。
1.
2.
3.
五、
1.
(1), 新近起病,严重虚弱性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
(2),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躯体疾病、神经肌肉病、药物反应、中毒、慢性感染、肿瘤等。
2.
广泛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低热,咽喉痛,颈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无力,突发性疲劳或轻度劳动持久疲劳24小时以上,失眠,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
3.
低热:口温 37.6°C—38°C,肛温 37.9°C—38.5°C。
长时间非渗出性咽喉炎,疼痛。
颈及颌、腋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六、
1.
2.
3.
4.
七、
本病的严重危害性已引起社会重视,但是对致病因素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也没有找到特效的药物。病程越长越难治疗。超过3—4年者很难康复。故必须重视预防。
1.
2.
3.
4.
八、
应以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疗程应在半年以上。病人必需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生活规律性,减轻或放松工作和生活压力,及时发泄烦恼,为自己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补充必要的维生素、抗氧化物、微量元素、必需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干扰素,也有人用抗低血压药氟氢考的松来改善血液循环,尚无肯定效果。
有抑郁症状者可用抗抑郁药Aropox(5羟色胺抑制剂),或Aurorix(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两药不可同时应用
中医中药主要是辨证施治,可用人参,黄芪,蕈类,大枣,桂圆等补气药,增强免疫功能。
九、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多数可以康复,恢复工作能力。要在亚健康状态及时调整生活与工作,可不影响其正常生命。否则将走向“过劳死”,即未老先衰,猝然死亡。日本1988年死于心脏病的21万人中至少20%以上属于过劳死。因此必需重视疲劳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