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性疲劳综合症 —— 支正平教授

(2012-02-04 06:24:29)
标签:

澳洲

医学

保健中心

支正平

慢性疲劳综合症

健康

分类: 澳洲医学保健中心

    慢性疲劳综合症又称 慢性疲劳免疫功能异常综合症,是由于长期疲劳过度,神经精神功能失调,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患者感疲惫乏力持续6个月以上,伴低热,全身痠痛,头昏脑胀,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早衰、死亡或猝死。

 

一、      发病率:

近半世纪来,随着人口膨胀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增,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发达国家的高层次科技和领导人员尤为突出。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正式定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2000WHO统计此病波及工作人群的2030%,以2050岁为多,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中也不少见。美国每年有10万以上发病。日本每年死于过劳者约3万人,其中1/3 为猝死。。

 

二、      病因:

1.   疲劳长期超时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过度疲劳。特别是紧张、高强度、长时间、单调的工作使机体储存的能量大量消耗,代谢产物积聚,导致功能失调。

2.   缺少经常性锻练,进食过多,搭配不当,造成营养过剩,脂肪积聚,心肌负荷过重,心搏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及氧自由基增加,必需的维生素及抗氧化物消耗过多而缺乏。

3.   感染:长期疲劳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继发病毒和细菌感染。常见EB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及布氏杆菌等。

4.   环境污染:粉尘、气体、、噪音、电磁波、光等均可以损伤机体功能,加重疲劳。

 

三、      病理生理:

1.       长时间劳累,造成组织缺氧,储存的能量物质—葡萄糖、ATP、维生素等被大量消耗。代谢产物(疲劳毒素)—乳酸、酮酸、二氧化碳、自由基、过氧化脂质、脂褐素等积聚,造成细胞酸中毒,兴奋性降低。

2.       整体能量损耗,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钾离子大量流失,电解质失衡,可致心律不齐,胃肠道活动能力下降,肌无力。

   3.       高度紧张的生活,大脑及其他器官的脂质过氧化酶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积聚。

 

四、          临床表现:

疲劳是人们正常的保护性抑制反应,休息后即可恢复。持久地疲劳,经过休息也不能恢复,无法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这就是病态。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面貌,机体持久不适,对外界环境不适应等。

1.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疲惫懒惰,头昏脑胀,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语言推理能力下降,焦急,烦闷,恐惧,暴躁,孤独等症状。严重者有厌世情绪。

2.                    躯体功能失常:怕冷,盗汗,呼吸急促,眩晕,平衡障碍,心悸,纳呆,腹痛,腹泻,便秘,四肢末端麻木、灼热,关节疼痛,抽搐等。

3.                    免疫功能失调:反复感冒,长期咽痛,咳嗽,淋巴结肿大,皮疹。血中测定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五、      诊断标准:

1.                    主要标准:

1), 新近起病,严重虚弱性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

2),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躯体疾病神经肌肉病药物反应、中毒、慢性感染、肿瘤等。

2.                    次要标准:下列症状中有8种以上:

广泛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低热,咽喉痛,颈或腋下淋巴结肿痛,肌无力,突发性疲劳或轻度劳动持久疲劳24小时以上,失眠,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

3.                    客观标准:至少有二项:

低热:口温 37.6°C—38°C,肛温 37.9°C—38.5°C

长时间非渗出性咽喉炎,疼痛。

颈及颌、腋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六、      鉴别诊断:一些以疲劳为首起症状的疾病必需仔细查询。

1.   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癌症,如白血病,实体瘤的早期。

2.   慢性感染:结核,病毒性肝炎,爱滋病。

3.   内分泌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   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

 

七、      预防:

本病的严重危害性已引起社会重视,但是对致病因素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也没有找到特效的药物。病程越长越难治疗。超过34年者很难康复。故必须重视预防。

1.   避免长时间紧张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减轻精神及神经压力,创造和谐温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和工间休息,按时作息,保障睡眠,不要经常通宵工作。

2.   坚持长期适度的运动,重点做有氧运动。适时外出活动,旅游,娱乐,放松神经,增强免疫能力。

3.   科学饮食: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新鲜易消化食物。保证每天热量不低于1200大卡。勿过饱,定时进食,热量分配得当。戒烟,少酒,不饮烈性酒。

4.   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治疗。向家人和医生畅开胸怀,切勿讳疾忌医。

 

八、      治疗:

应以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疗程应在半年以上。病人必需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生活规律性,减轻或放松工作和生活压力,及时发泄烦恼,为自己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补充必要的维生素、抗氧化物、微量元素、必需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干扰素,也有人用抗低血压药氟氢考的松来改善血液循环,尚无肯定效果。

有抑郁症状者可用抗抑郁药Aropox(5羟色胺抑制剂),或Aurorix(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两药不可同时应用

中医中药主要是辨证施治,可用人参,黄芪,蕈类,大枣,桂圆等补气药,增强免疫功能。 


九、      预后: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多数可以康复,恢复工作能力。要在亚健康状态及时调整生活与工作,可不影响其正常生命。否则将走向“过劳死”,即未老先衰,猝然死亡。日本1988年死于心脏病的21万人中至少20%以上属于过劳死。因此必需重视疲劳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