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1-06-03 07:10:00)
标签: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世界记忆名录健康 |
分类: 医学科普健康养生 |
5月23日至26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上,我国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评审委员会对这两部文献的独创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这是中国中医药典籍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药典籍“申忆”成功,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交流平台,对于促进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记忆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文献遗产,即档案馆和图书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记录等的项目。《世界记忆名录》是世界记忆项目的主体,收录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每个国家每两年可以申报两份文献遗产。今年5月以前,已分别有12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5份(组)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加上本次入选的《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共有7项。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学之祖。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