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命、信心、信仰——谭显辉 (转载)
(2011-01-16 17:56:59)
标签:
生活生命信心信仰文明文化 |
分类: 信仰人生爱的真谛 |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美国犹太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条小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犹太商人对渔夫能抓到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才抓到那么多?渔夫答道没两下子就抓到了。商人质疑他为何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够他一家生活所需。
美国商人就问:“那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做些什么?”
墨西哥渔夫答道:“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跟孩子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晃到村子里喝个小酒,跟哥儿们弹个吉他,生活可充实呢!”
老美不禁帮他出起主意,说起自己是美国哈佛的企管硕士。“你应该多花点时间多抓点鱼,然后有钱买条大船,再抓更多的鱼,买更多的渔船。当你有了船队,你就不必把鱼卖给小鱼贩,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赚了大钱自己开起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全盘掌控了所有的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搬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这得花多少时间?”小墨问道。
“15到20年。” 老美答道。
“然后呢?”小墨问。
老美得意地大笑道:“然后你可以得意地像我一样,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宣布股票上市,把你公司的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可发了!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小墨问。
老美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可不惬意!”
“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小墨疑惑地说。
这个故事有趣而发人深省,反映出当今世界两种典型相异的人,他们对人生截然有别的选取态度,最后却殊途同归。人的一生,所求为何?事业?财富?成就感?还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目的?
不同的人生取向
对大部分寻常人来说,生活就是劳碌,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薛西弗斯,日复一日地将大石推向山顶再滚下来,彷彿是永无休止的惩罚。对某些乐观积极的人士来说,生活就是不断迎接挑战,再攀高峰,好显示出自己的上进心、成就感、能力非凡,足以誇耀一己的本事而自豪。对某些喜好凭藉外在拥有多少而肯定自己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不断赚取更多的东西,好填满一己的满足感。对某些看重人际关系的人来说,生活就是能和自己身边的人和谐相处,愉快度日。对某些现世思维的人来说,人死如灯灭,生活就是今生好好地活着,以享乐为目的,其他追求也不过是为了达成此一目的而存在。前面的故事,如果略加深入思考,不同人可能会有上述各自不同的人生取向。
如何看待生命
有个哲学家从前面的故事中,引导读者思考面对“生命是一返璞归真的历程”,劝勉读者“生命如何抱元守一”,颇有中国道家的意味,似乎尽在不言中,有些玄,但也似乎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诚然,好像这个哲学家所关切的,人生在世的生活,不像其他动物,单单是为了活着,为了繁衍,而是因为人是有灵性的活人,人必然会将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境遇,提升到一个生命的层次来思考,如何整全多维地来看待生命。人会寻找生命的意义为何,人会探求生命的目的为何,人会追问生命的来源,人会查究生命的去处,人俯仰天地间,尝试将一己的存在和一个超越的实存相联系,尝试将一己的心灵和一个超越的精神相感通,这就非比寻常了。
华夏文明:安身立命的诉求
我们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积淀,哲人们从敬天畏天,反思到个体生命的表现,就有很多高调的讲法出来:什么叫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啦,这格局可大了,将个人生命和群体生命相关联起来;孤身向上的追寻者,就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把生命提升到魂遊象外的境界;大史学家司马迁人生遭逢奇耻大辱,转而发愤著述,“穷天人之际,究古今之变”,把生命安顿在历史通识上。至于一般平民百姓,说法认识就简单得多:看待自己,生命不过就是“做人要顶天立地”;看待事物,生命不过就是“做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看待别人,生命不过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总结说来,无论上智下愚,华夏传统看待生命都有个安身立命的诉求,而且此一诉求,都和一个至高天脱离不了关系。
西方文明:信仰决定生命信念
西方世界文明的发展,对生命的反思,则常常趋于宗教这么一个路向,所以当他们谈论起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就往往离不开信心(faith)和信仰(belief)这两个层次。西方源远流长的宗教传统,他们认为个体生命的由来,出自于一个造物主的赋予,这个至高主关怀着普天下的生灵,并在每一个人身上有着祂各自不同的美好计划,人们必须凭著至高主赐给他们的信心,去领受这么一个生命,去建立和祂之间的美好关系,因认识祂更多而知所实践至高主在他生命中的美好计划,而且这么一个经历和实践的过程,和永恒的福祉紧密相关,这就形成了一个人一生的信仰。信心和信仰,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信念,所以西方人很重视人从出生到死的宗教生活,形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文明看待生命的共通性
西方人经常掛在口边的信心,从来就是从造物主那里而来、对造物主信靠的信心。如果这个信心是真实而大有功效地长驻在他们心灵里的话,他们就能持守住造物主在他生命中的美好计划,成为他们一生之久的信仰,他们相信造物主就会常与他们同在、同住、同行,他们的生命就大得安稳与安顿。当传统西方人讲信心生活和信仰生命的时候,都是极其敬畏认真,不是随意信口胡说的。
从不同文明看待生命所表现出来的路向讲起,似乎表面上华夏和西方是相当的不同,其实内里却有相当的共通性。我们(华夏)所诉求的安身立命,从现实处境飞越到满足至高天对人的基本要求;和他们(西方)领受造物主赋予的生命,建立起凭信心在世生活、凭信仰贞定生命的人生信念;其实在至高处,就是在上帝那里(我们的祖宗慎重地叫他做“昊天上帝”,他们的先人敬虔地称祂为“永生的真神上帝”),彼此贯通相会。这就彷佛在同一条途径上,我们是从这一头向他们那一头走去,他们是从那一头朝我们走来,上帝祂自己就显明祂是一条光明大道。
反思
让我们一同回到开头的故事,问问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我们现在的生命是怎样一个光景?我们秉持的是怎样的一个信心?我们有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和上帝有没有关系?我们的生命信念为何?
大约三千年前,近东有个重视上帝启示的民族,出了一位智慧的君王,他留下一卷书,记载了他智慧的言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其中每一句都发人深省,彷彿金线串起珍珠:
“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上帝)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上帝)的恩赐。我知道神(上帝)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神(上帝)这样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传道书3:9-14)
或许这段智慧的言语,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当思考开头的故事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较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