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0 中 国 行 之
五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爷爷身边度过的,他们给了我童年的幸福,无价的亲情。在澳洲,多少次的梦回故乡,却是萧山多于杭州。童年的记忆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伴随我走向人生的远方。回国必去的地方是萧山老家,虽说奶奶爷爷早已离世,但他们和我母亲的墓都在那儿,去年又增加了我姑妈的墓。老家亲戚开车来接我们,现在交通方便,从杭州开车一小时就到了。
我们先去扫墓,奶奶、爷爷、妈妈、姑妈,还有其他几位亲戚的墓前都献了鲜花。去年村里刚有了公墓,父亲为姑妈选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姑妈没有儿女,三位侄女就是她的至亲。她能安葬在老家,我们都方便去上坟。这也是主所开的路,因她并不是村里的人。这次我和妹妹去上坟,发现堂姐已在清明时去上了坟,他们送的鲜花还未枯干呢!姑妈的墓碑是我们澳洲教会的张吉成牧师写的墓志铭,根据她生前的要求还刻上了十字架。看到边上另一块墓碑上也刻有十字架,心中感到慰籍。问那位亲戚:这村里也有基督徒?他答:现在多起来了。只知道萧山有些地区基督教很兴旺,但我们那个村通常是信佛拜祖宗的。
路过竹林
来到村里的公墓
姑妈的墓碑上刻着张牧师写的墓志铭和三个侄女的名字
爷爷奶奶合葬在一起,爷爷其实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我们的童年是在他和奶奶身边度过的。父亲十来岁就死了亲爹,所以我们的记忆中只有这位爷爷。他对我们姐妹俩非常宠爱,我们跟他也相当亲热,胜过了骨肉血缘关系。如果看过我用泪水写成的《爷爷》,就会明白我们之间的感情是何等的深。
奶奶爷爷的墓碑(爷爷姓沈)
与妹妹一起去寻找我们曾经就读过的小学母校,我七年前回来时去拜访过,还与师生一起合过影,但这次却找不到了。东找西找,找到了村里的一所看上去规模不小的初中。经打听才知道:那所小学已迁去别的村,这中学是新造的,其它村的人也来这里上中学的。
村里的初中
村里的初中
拜访了我的小学同学秀兰,她与我又有亲戚关系。比我大一岁的她,曾与我在一个教室肩并肩坐过。她小时候有一面小圆镜,无数次照着自己的小脸,总让我非常羡慕。她见到我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喜出望外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那相逢的喜悦,那甜蜜温馨的感觉永远留在了我们的眉宇间、嘴角旁,成为永恒的瞬间。
与小学同学秀兰欢聚
还有我的童年玩伴,邻家那位伟大母亲的女儿素芬,虽比我小一岁,但按辈分我还得叫她小姨娘,因她母亲与我奶奶是平辈的。她是嫁到邻村的,我们特意去邻村看望了她。她的儿子目前在奥地利当厨师,而女儿则在外事部门工作。为了表达她的良好愿望,她为女儿取了个与我相同的名。虽说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十年也见不了一次面,但我们之间的淳朴友情却跨越了时空,像那天上无边无际的云,永不止息地飘着、飘着……

素芬的侄子开车送我们来到她家,她赶紧开门喜迎远方的朋友

素芬家的客厅
终于与童年时的邻家朋友素芬重逢
村里宽阔的马路,已通了公交车。男的70岁、女的65岁以上就可免费乘公交车去萧山城里,也可去杭州。再过几年,杭州的地铁、高架桥都要通到镇上,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拍了几家农民的住房,就可看出他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最遗憾的事应该是水源的污染,他们喝的水不得不到深山里去运。
亲戚家的房子
亲戚家室内一景
村民的房子
村民的房子
村里的马路已通公交车
故乡的亲人啊,海外游子的心总是牵挂着你们!盼望你们幸福快乐,日子越过越甜美!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总在为你们祈祷祝福!
有关萧山老家故乡情缘的更多博文,请参看:
我用泪水写成的《爷爷》
写自己代课老师经历的《乡村女教师自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58e2d0100g8xv.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