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初步认识
(2015-09-16 11:34:32)分类: 集体备课 |
加法的初步认识
(华阳路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和“练习五”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接触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认识“+”这个符号。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使学生掌握只要物品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2、教师左手和右手各拿一张点子图,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插图。
①出示小丑气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感知: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过程。
②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③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示意:(表示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感知合起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发现把3个红汽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学生抽象出红气球和蓝气球用数字3和1来表示。
(2)教师说明:把1和3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板书4。
板书: 3
加号
(4)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读作:3加1等于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要表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计算。]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3=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至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做练习五中的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片独立计算,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练习五2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3
加号
《加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华阳路小学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节。这个新知的获得是在学生学习数字1~5 的认识、5以内的比大小、2~5的分和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一个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来说,稍有不周,就会形成不确切甚至模糊的概念。并且这一内容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数学抽象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另外,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加法, 比较浅显枯燥, 但知识虽简单, 却对以后学习数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学中我决定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把握新知的层次与深度,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具与学具, 加之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5以内数的加法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本课教学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加法;让学生认识加号、等号, 会读加法算式;通过本课教学渗透集合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学生能正确观察情境图,说出题意,并列出加法算式。
的含义。
师提问:加法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齐读、请几个学生读)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这三道题(巡视、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