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2016年奥地利(十二)。艺术史博物馆

标签:
奥地利旅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旅游 |
开写之前,默默去看了下上一篇更新的时间。
没想到,八个月就这么了无痕迹地过去了。
这一篇于现在说来,记录的是前年十一奥地利行的尾巴。
出行那么多次还是很少遇到下雨天,看了预报,说一整天都下雨,所以我们改行程去了维也纳艺术博物馆。
果然从出门到博物馆,一路大风大雨,快到展馆门,风差点把伞吹断。
等开门的人很多,进去买票存包,开始参观。
我勉强曾经算是半擦边地接触过艺术的学生,但看这些展品也依然是懵的。
前一阵开始陆续整理这些图片,大部分完全记不住出处,就像无知游客看个热闹。
现在做记录,也不过是给以后的自己留个备份。
说不定那一天惊鸿一瞥,就计上心头了。
相对于展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首先要提的还是这栋艺术馆本身的建筑。
实在太赞了!
外观庄严,内部大厅无比华丽,风格犹如巴黎歌剧院,简直奢华。
这些图是后来辗转于各个展馆间隙拍摄的,镜头依然不够广,每一角度都只能罩下一部分。
尽管如此,过去这么久依然能在脑海中回忆起全貌,真的是蛮震慑的。
进入第一站依然是古埃及馆。

比较特别的是这座馆真的走心了。
馆内模仿中王国Chnum-hetep王子墓的壁画尤其生动。


我对于古埃及的遗迹完全没有抵御力。
毕竟是年少时期为之深深着迷,几乎刻入骨髓的东西。
就算这么小一个展馆,我也可以待上一整天。
比较著名的展品中,有一座大型Nes-schu-tefnut的大理石石棺。
对于这一类搬空的行为,其实内心一直有些纠结。
这些本不该出现在这里。
但如果不在这里,很可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废墟里,我们便也看不到了。




这一间是位置在另一端单独展厅,也归类放在古埃及这一组了。
走出古埃及馆,整个北侧是维也纳装饰艺术馆。
这里展出大量哈布斯堡王朝收集的15-17世纪的艺术品,各种金光闪闪,令人发指。
印象较深的有一个写真的矿井模型;
17世纪会各种动的娃娃;
表现查理五世王位的游戏棋盘;
可以动的熊猎人玩具;
寓意身体强壮的鸵鸟蛋装饰;
华丽的椰子雕壶;
龙形的蓝宝石碗;
长得像光头强的约瑟夫皇帝一组骑马像;
展现格雷格里教皇工作的精致的浮雕石板;
可以动还可以射箭的骑半人马的戴安娜钟表酒令官;
表现人生时光的三人雕像;
两个就能顶一整幅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的萨哈奇作坊的水晶饰品;
当然还有镇馆之宝的奥古斯都石雕和切利尼的金盐罐,
前者利用宝石的双层自然色雕出人物明暗,后者华丽且有被盗的传奇经历。


我俩在一楼中央的大厅吃饭。
这里是曾经开过维也纳会议,还促进华尔兹发展,有个无比华丽的穹顶的大厅。
吃着饭,觉得原来历史与自己如此之近。
古希腊棕黑风格的陶罐和陶盘;
不知名艺术家的复仇女神像;
古希腊早期一座有明显埃及风格的供奉像;
表现女神变月桂瞬间的阿波罗与达芙妮雕像;
罗马时代禁止酒神节狂欢的告令板;
表现忒休斯故事的马赛克地板;
除了一贯常见的宗教画,这里能看到一些市井小民的生活,挺生动,很富有活力。

圭多卡格纳西的埃及艳后自杀像。

小公主。有些略呆木偶娃娃的调调,不喜欢。




朱佩塞阿尔坎博托的诡异的春秋水火人像。看了好一会儿,挺有意思。




好像权利里的那位女汉子。




从上午10点一直看到下午5点半出来,雨已停。
广场中间的特蕾莎女王像印在云层中的夕阳光里,很是威严。
手机咔嚓了几张,逛了一天,已经有些饥肠辘辘。
留意我背后这位光头高个服务生。第二天夜里在这里吃饭被他逼着喊了好多句please。
当时不觉得,一对比就发现,那会儿不停被赵先生说真的胖了胖了,到底哪里胖了。
确实很明显,尤其在相机里全身照很难直视。
觉得接下来几年该控制还是控制,毕竟三十好几的年纪,要懂得节制约束。
否则出行真的只能拍拍风景照了。
维也纳之行还有一篇。努力这两天收工。
放空。2016年奥地利(十二)。艺术史博物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