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2016年奥地利(十一)。维也纳的老城

标签:
奥地利旅行旅游维也纳教堂 |
分类: [我们的旅行] |
在维也纳的第二天,一早起来天气晴好。
但是看预报午后会下雨,我们决定先去大教堂登高。

第一站是圣彼得教堂。
掩藏在周围紧密建筑中的教堂,外观看着一般,没想到里边富丽堂皇到令人咋舌。
各种金光闪闪牛气哄哄,奢华程度直追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我俩默默想,果然叫圣彼得的教堂都是走土豪风的。






内部两边各有一主教干尸。
看着挺寂寞的。













出来细细看了下黑死病纪念柱。
当年死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这场瘟疫着实恐怖。


一路走到斯蒂芬广场,在大教堂边上的餐厅吃了早饭。
那会儿的阳光竟然有几分耀眼。


去大教堂南侧钟楼买票上塔。



三百多级台阶一圈圈绕上去,人都晕了。
终于爬到钟楼部分,可惜钟已经被毁了。
再往上爬便到了小小的瞭望间,四面有窗,可以俯瞰维也纳老城。



其实有些小失望,以为能上到一平台,可以看到毫无遮拦的大景。
不过维也纳老城无论街道规划抑或建筑风格都比较杂乱,街景远没有巴黎或巴塞罗那震撼。






下楼又是绕到腿软。狭窄的楼道,有些密室恐惧的大概会觉得压抑。
出来看到教堂正面,有很多戴着假发穿着歌剧服装的小贩在兜售音乐会门票。
后来得知老魏夫妇没能经得住诱惑买了当晚的国家歌剧院表演票。
据说是一间小厅的歌剧和芭蕾表演。
无论好不好看,来维也纳在世界最顶级的歌剧院看过表演也算是圆满吧。
原本我俩也想看一场,我就心心念念想看小提琴协奏。
结果当时正在推广的维瓦尔第四季这场,要到周五晚才有。
有些小郁闷,不过想想往后总是要带赵小莳一道来的,倒也不觉得遗憾了。
留些念想也是好的。
圣斯蒂芬大教堂年代久远。
主体是哥特式,无论外形还是内部都很像米兰大教堂。
外部顶上巨大的、绿白花纹的定很有特点。
而南北各有一座钟楼,南边我们爬的这座有100多米高,北边这座只和教堂齐高。
内部如米兰大教堂般以两排大立柱为主体,有很特别的漂亮旋梯。
内部中间这片需要门票进入,我们不算教徒,还是放弃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了。


这座教堂有别于其他的特点之一,是地下墓穴依然存在。
北侧通往地下墓穴的通道那会关闭着。
被一老奶奶告知要等到十点半,导游才会带这游人进去参观。
那会儿我还不知道之后的震撼如此之大。


十点半一哥们来开门,带着我们一群人边走边解说。
英文加德文,那欢愉雀跃的姿态完全不像解说的内容是一墓穴。
依次看到地下教坛,哈布斯堡家族重要人员的棺木和存放心脏的罐子。
以及当年因为黑死病堆积再次的成千上万尸骨,被存放在一间间漆黑的地下隔间内,
整整齐齐一直堆到屋顶,密密麻麻。
听说当年还因为实在太臭,还取出清洗,又重新堆放。
带来的震撼真不是一点点。
出来的那一刻,突然对教堂有了新的理解。
生与死的交叠,光明与黑暗的相错。足够引人深思。






从教堂出来,沿着克恩滕大道一路逛到国家歌剧院。
那会想着不如晚上来听一场歌剧吧。




一路走去卡尔教堂。




卡尔教堂是巴洛克式,两边两根高大的浮雕柱尤其特别。
这是为数不多需要买票才能进去的教堂,当年为还愿去除瘟疫而建。












卡尔教堂内部也是奢华,但没有圣彼得那么夸张。
主坛上象征圣光的长窗被外边的阳光打得金光闪闪,仿佛真正的圣光照耀主坛。


那一会管风琴正在演奏,还有弥撒圣音。抬头望去,竟然还是现场版。
听得我心中怆然而感慨,虽然什么也没听懂。







甚至为了看得更清楚,还要爬上两层台阶。
每人踩一脚,台子就晃一晃,然后这么多人,台子就不停晃动着。
不夸张,我承认那会儿我真的快吓尿了。
那一刻尤其佩服米开朗基罗们当年为教堂高顶绘画的胆量!



全世界各处可见的涂鸦。

出来走去街对面的金色大厅,开始下雨。


买了票,等来一金发妹子导游,带着几十号人上下楼梯前后参观了地下新的演奏厅,
金色大厅边上的小厅,每个地方都讲很多很多,反正我俩都没听懂多少,快睡着。
最后在金色大厅,妹子一副“我觉得这个厅不怎么样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有名”地戏谑调调还挺有意思。
事实上,我也没觉得这个厅肿么样,还全程不让拍照。
比想象中小些,而且这金色也并非传说中的真金,只是用了金色的颜料。

全程一小时,还饿着肚子,我跟赵先生心里其实都觉得没啥意义,
只是来了维也纳,无论如何也该来瞻仰一番当地名胜。如此心情。

出来继续下雨,穿过有电车经过的Ring大道,走进一家日料店解决午餐。




进入一看,发现竟然是中餐馆,两碗面和饺子春卷吃的我俩很满足。



放空。2016年奥地利(十一)。维也纳的老城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