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千年尘埃。2016年春埃及行(十)。努比亚博物馆

标签:
阿斯旺埃及库施努比亚博物馆努比亚人 |
分类: [我们的旅行] |
这座建于1997年的博物馆,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被纳赛尔水库淹没的村庄。
而曾经生活主要在这片区域的人民,就是努比亚人。
关于努比亚人,我在百度上搜到了一段概括的介绍,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努比亚为东北非古代地区名,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把苏丹称为努比亚。
努比亚大体上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东至红海之滨,南达喀土穆,西接利比亚沙漠。
其南半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第二瀑布的南端,在古代埃及第18王朝法老的统治时期称为库施。

公元前6000年,在广大的努比亚地区,已经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
包括狩猎、捕鱼、畜牧和相关的原始农业。
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向东,努比亚人同阿拉伯人相互交往;
向北,他们同古埃及人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相互往来;
非洲热带内陆拥有多种天然财富——
不像其他人流众多的景点,这里很清静,游客看起来都是本地人。
我站在方尖碑边上,想来一张到此一游照,突然一孩子冲进画面,看着我笑,似乎想跟我拍合影。

这座博物馆只有一层,展品摆放在宽大的大厅里,清晰的展示了从公元前4500年到现在的历史。
展览从史前文物开始,展品来自库施和麦罗埃王国。
从远古的石刻画到象形文字,看得出努比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极为相似。





羊头人身的阿蒙神,是努比亚的国神。

努比亚王室的木乃伊。


看到这一巨大展台上的模型,让我们很震惊。
努比亚人基本生活在第一瀑布与第二瀑布之间。

阿布辛贝神庙在被一块块拆下搬运到高处前,原址的档案照片。

真的完全是贴着尼罗河修建的。

神庙搬迁位置的对比。

公元前六千年,努比亚人使用的石器小工具。


已经嵌入石壁的古人骸骨。

这个被陈列在一个坑内。应该就当初发掘时候的姿态。凑上去看时又被震了下。

鸵鸟蛋。竟然可以在上边雕刻。


阿布辛贝神庙在被一块块拆下搬运到高处前,原址的档案照片。

真的完全是贴着尼罗河修建的。

神庙搬迁位置的对比。

公元前六千年,努比亚人使用的石器小工具。


已经嵌入石壁的古人骸骨。

这个被陈列在一个坑内。应该就当初发掘时候的姿态。凑上去看时又被震了下。

鸵鸟蛋。竟然可以在上边雕刻。

公元前三四千年的器皿茶具。感觉工艺比古埃及低不止一个档次。


很像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盛行的木雕。努比亚最有名的弓箭手。

木棺。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是有些差异。

相当于古埃及中王国至新王国时期的首饰等小物件。看着也比较粗糙。


这个神龛没怎么看懂。

努比亚人也崇拜荷鲁斯神。

代表智慧的托特神,常以狒狒的形象出现。


来自公元前5世纪到7世纪,巴拉那时期的巨大战马,感觉是全博物馆最具精湛工艺的展品了。
这一组若不是看了说明,我完全不知道是十字架的变形雕刻。
当时我拍图在微信问小伙伴们是什么。回答月饼,松饼,发糕什么都有。

公元前后这段时期的艺术,在我看来真心退步不是一点点。

某著名修道院的模型。

某著名墓地。

然后伊斯兰教在当地的发展。





公元后伊斯兰文化在当地发展后,努比亚人的生活缩影。

待嫁的女子。

传道讲学。


公元前后这段时期的艺术,在我看来真心退步不是一点点。

某著名修道院的模型。

某著名墓地。

然后伊斯兰教在当地的发展。





公元后伊斯兰文化在当地发展后,努比亚人的生活缩影。

待嫁的女子。

传道讲学。

这座博物馆说起来还是挺小众的。
自由行的游客大部分在阿斯旺看了菲莱,看了阿布辛贝,最多体验下Felluca,就一路搭船北上去卢克索。
而旅行团更是匆匆而过。
很少会像我们这样多待一天,静心来博物馆看看真正属于这一地区的文明。
博物馆不大,一圈绕下来就我们那么慢的速度也就一两个小时。
内容也不算太多,无论文化还是文物都跟古埃及各种接近。
其实在古埃及文明末期,努比亚人一度当上了埃及的法老,但很短暂。
而在漫长的历史是其中,努比亚文明代表的库施,就好像许多附属国,表面诚服,内心极度渴望超越。
而今阿斯旺新坝的修建,把这一地区彻底埋葬进湖底,而努比亚人也失去了居住了几千年的家园。
这种感觉连我这样一个外人都感到忧伤。以及无奈。
历史便是如此波澜不惊,一路向前。毫不留情。
拂去千年尘埃。2016年春埃及行(十)。努比亚博物馆
OVER.